茂名历史

家乡区县: 茂南区

 潘茂名的事迹(下方再介绍其人及其事迹)得到隋朝和唐朝的中央政府确认。隋朝开国18/年(公元589),先用其名命名茂名县(属高凉),唐太宗贞观18年(公元644年)又把南宕州以潘茂名的姓命名潘州。全国以道士之姓设州,以名设县,唯有潘茂名一个。
“高州”这个地名概由“高凉郡”演变而来,“高凉”两字可能是“高高的凉爽的山岗”,高州为梁大通中(公元527--528年)正式命名。
高州府禹贡杨州南境,秦为南海郡地。汉为合浦郡高凉县地。三国晋宋为高凉、高兴郡地。梁为高州地(梁大通中(527-528年)正式命名高州)又分置电白郡,隋平陈郡废为高凉,永熙二郡地,时茂名电白属高凉郡,良德属永熙郡。
唐初属高州,贞观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州始治高凉移治良德。天宝初(742年)改高州曰高凉郡,潘州曰南潘郡,五代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年)省潘州入高州仍曰高凉郡,属广南西路。景德元年(1004年)州废属窦州,三年(1006年)复置。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高州路安抚司。十九年(1280年)改总管府属湖广行中书省。明曰高州府属布政司使。
本朝(清)因之属广东省领州一(化州)县五(茂名、电白、信宜、吴川、廉江)。茂名县(即今高州市)汉为合浦郡高凉县地,隋置茂名县(开皇18年公元578年)属高凉郡。唐初属高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南宕州。八年(634年)于县置潘州。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改曰越裳,后唐同光初(923年)复故。宋开宝五年(872年)州废,以县属高州。景德元年(1004年)属窦州。三年(1006年)还属高州。元复属高州,大德八年(1304年)徒高州路来治(茂名县)。明为高州府治本朝因之。
据《元和郡县志》:“有茂名水”故名茂名县。1958年设市。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茂名市总人口5238426人;茂南区644301人、电白县1459219人、高州市1219132人、化州市1007796人、信宜市907978人。
2002年,茂名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18个街道、102个镇。
2003年12月,茂名市调整县(市)部分镇行政区划(详细情况)。全市原有103个镇。这次调整,撤并镇12个(信宜市3个、高州4个、化州2个、电白3个);撤镇改为街道办事处5个,其中信宜1个(东镇镇)、化州1个(石湾镇)、茂港区1个(南海镇已改为南海、高地两个街道办)、茂南区2个(高山镇、新坡镇)。(市委、市政府于7月31日下发了《关于调整茂名镇级行政区划的通知》,要求在10月30日前完成撤并镇的移交手续,重组新的镇政府。)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茂名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20个街道、87个镇。
距今约4500年的新石器晚期,境内已有土著民族繁衍生息,创造人类文明。夏商时期(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土著民族陆续结成部落联盟,成为南越族的一部分,原越族史称俚族。秦统一中国后,境内分属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地,部分南越族逐渐融于汉族。隋代置茂名县,时俚人领袖洗英致力促进俚族与汉族的融合。唐代,俚族已大部分融于汉族,其余与别的民族融合,称瑶族、壮族,俚族消失。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境内土著少数民族全部融于汉族,尽编入当地居民户籍。境内居民均是来自中原的汉族或汉族与土著少数民族融合的后裔。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茂名市,1983年茂名市管辖信宜、高州、电白和化州四县。1985年,成立茂名市茂南区。2001年,成立茂名市茂港区。

蔡燕杰(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