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人对我说,千万不要对一个从不曾醉酒的人交心。我起初不解,继而觉得有三分道理,然后开始庆幸自己似乎曾经醉过一次。
从不好酒,但若座中有人善于劝酒,我也会浅酌,免得败了人家的兴致。按说以我这样的酒量和酒品,没理由来写什么关于酒的文字,免得诸位酒中豪杰们嗤之以鼻。好在咱也是醉过酒的人,因而厚颜打着酒文化的旗号,勉强胡诌几句。
言归正传吧。偶然翻阅诗词,发现中国的文化,很多都在酒缸里泡着。纵观墨客文豪,酩酊之徒八九。
不妨先听陶令言: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言下意,套用东北某星名言: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人在世间,沽酒靠赊”,或者是“人已走向天堂,酒仍在杯中流淌”,甚或是“平生唯一恨,量浅不能饮”。
酒是好东西。君不见即便是戎装儿女,十足勇猛,也是借酒力三分?
《三国演义》中有经典一出——关羽温酒斩华雄:
董卓手下的大将华雄迎战孙坚,孙坚不敌华雄的神勇。随后,袁绍又连续折了几员大将。此时,关羽自荐去战华雄,并与曹操约定战败华雄再来饮酒。关羽快马出战华雄,只一个回合就将华雄斩于马下。回来的时候,杯中的酒尚温热。
世人皆论云长武艺高强,弱水却窃以为美酒也有功。酒在,胆在,动力在,谁舍得这杯中温温的酒,独走奈何桥?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只要读过边塞诗的,没有不知道这两句的。这诗中兼具疯狂的醉和真实的醒,其意境是那么豪迈又浪漫——战鼓震天中酩酊大醉,杀声四起中鼾声如雷。而诗中的思想内核又是那么尖锐——一将功成万骨枯,来了就没有想过活着回去。壮士的逻辑就是只要酒杯不空,殒命也当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即便是失意闲居信州,为酿一场迟暮的梦,稼轩也只愿意将沙场征战的快意和酣畅放在烈烈的酒精中燃烧着。
美酒,滋养着英雄胆气,于是,闻着酒精的芬芳,我们听见豪言壮语在耳边——“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酒,是造就英雄的酒
。即便离开了沙场,凡人大多也离不开酒。
“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酒鼻祖李白告诉我们:酒是生活里第一要紧的,兜里即便没有闲钱,创造条件也得换上三两酒钱。
很佩服斯人的。你看,中国的古诗人,大多与酒的缘份极深,不管能饮或不能饮,总要写写酒诗,说说醉话,但象李白那样在酒诗醉话中,高扬生命的激情,痛快淋漓,天才极致,而又无所顾忌地倾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追求与失望、愤怒与忧伤……将自己整个心灵世界坦露无隐,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的诗酒精神、旺盛的生命力和悲壮的审美意识的还没有第二个。什么叫潇洒酣畅?什么叫豪情万丈?读一读他的《将近酒》就明白了。试想下李白如果没有酒也许就写不出这些潇洒豪迈的诗词,今天我们也不能欣赏到了。
听着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辛弃疾一路唱着,一路醉着: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一直喝到烂醉至此,哈哈。
当然,他也有喝闷酒的时候,人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也不例外: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瞧稼轩这闷酒喝得,还好,生出了一首词,不枉了那三两好酒。
张先也愁饮孤独:“《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借酒浇愁者,也是古来有之,至今也不绝。
还有人借酒哭鼻子的:“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虽然这样的若小儿女的情态不足取,但若能感动那个意中人,也未尝不可。不过,酒依然还得划归好东西一类,连一代枭雄曹操都赋诗为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谁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在曹大英雄看来,有时酒就能解千愁,酒中有人生百年,江山社稷。如果有一万择,即便是失了江山,他也不会学后来的李煜,愁眉苦脸哀叹着“春花秋月何时了”,他只会和着黄钟大吕,高唱“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懂得生活的人都知道“独闷闷,不如众乐乐。”所以,喝酒还是要有良朋三五人为好。而中华礼仪之邦,这待客之道,也恰在一个“酒”字。
菜不论好歹,酒管够就成啊,“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感情够深的了,喝到后来,已经是“人情似故乡”,“他乡作故乡”,靠的可不就是宾主间这会饮美酒三百杯的热情和豪气?
酒中还有生计哩!“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借酒写上几首诗词挣上几个酒钱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生产运营的良性循环 。
总之,只要三杯下肚,酒入吟眸,处处得佳构。 即便是远离了征战的沙场,江南的亭台水榭,只要有酒,遍地都是风物无限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