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篇(二)

家乡区县: 山西省大同县

剪纸 剪纸分为点色剪纸和黑白剪纸两个流派。点色剪纸即广灵剪纸,其特点是纸质纤细、刀法精巧、五彩点色、鲜艳滋润。精于此作者有樊明(樊庄人),其专攻戏剧人物窗花,刀工纯熟、设色艳丽,为本县剪纸艺术佼佼者。

黑白剪纸常见于民间窗花。多用梅红纸剪,构图千变万化,以轴对称图为多。如传统的团花剪纸,线条粗壮、洗炼,黑白均匀有致,有“千刻不落,万剪不断”之感。传统作品有《蛇盘兔》《吉庆有余》《喜鹊登梅》《石榴牡丹》《莲生贵子》多种,北石山的袁玉梅、巨乐的丁芝仙都是年过七旬的老艺人,剪纸造型无须作稿,信手趣成。

雕塑 石雕种类繁多,工艺设计相当讲究。多用于石碑、桥栏、庭院柱石。清末民初还用于石楼、石坊、旗杆,为永久性纪念物。20世纪30年代有一批技艺精湛之石匠,较著名的有张禄(渔儿涧)、任尚儒(土井人)、吴恒义(东坪人),皆为细雕艺匠,数次参与云冈石窟,九龙壁,上下华严寺的修复,雕像镌碑俱佳,刻工精细,形象生动,称著乡里。

砖雕 是在土坯雕好各种图案或形状,然后入窑烧制,再经磨光打平,以装饰建筑物,象照壁、牌楼、屋脊鸟兽花卉均为砖雕。

面塑 俗称“面人”,是传统的民间工艺。用发酵的白面制民各种人物、禽兽、花果等,笼蒸彩绘而成,多见于中元节。

地毯纺织 是一门独特的工艺。本县地毯厂生产美术式、北京式、西北路地毯和丝挂历毯。美术式地毯以盛开牡丹为主,配以苞蕾,枝叶构图。北京式地毯突出传统的艺术风格,以“孔雀开屏”“丹凤朝阳”“鹤鹿同春”构图,西北路地毯以简洁、明快、大方构图,本县地毯结实、光亮、华丽,货真价实。

XUDADON(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