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良春,阁老山人,秀才出生。乾隆年间,冯良春进京告御状的事儿,震惊朝野。
阁老山村(原名栲栳山)土地贫瘠,水源奇缺、十年九旱。庄户人辛苦一年到头来是食不果腹,常为无米下锅而发愁。
有一年,朝廷户部尚书到大同府巡视,路经栲栳山一带,恰巧又是个旱年。时值盛夏,滴雨未落,大片庄稼被旱死,百姓吞糠咽菜,凄苦难当。户部大人见此情景,立马起草奏章一份,禀送皇上,乾隆阅罢,大发慈悲,玉笔一挥,传下圣旨,赦免栲栳山周围30里当年的劳役、粮税。当地百姓欢欣鼓舞,感谢皇上圣恩,体衅民情。
然而大同府粮房置皇上圣旨与不顾,又来催粮收税。谁家不交,官差就拳脚相加,百姓万般无奈,只好把刚打下的一点点粮食拿出来,全村凑了200口袋,连夜运往城里。
冯良春得知此事,拿出早先抄好的皇上圣旨,前往大同府衙告状。进得府衙,禀明状况,要求府台为民做主。谁知哪府台派衙役夺过圣旨,撕成碎片,一顿打后把冯良春轰出衙门。
冯良春回村后,众乡亲听完他的诉说,人人义愤填膺。力推冯良春起草诉状联名上告。冯良春怀揣了些糠团,连同被撕碎的圣旨,一齐包好踏上了进京告御状的行程,乡亲们挥泪为他送行。冯良春日夜兼程,费尽周折,进了京城,将状子递上。在刑部大堂之上,冯良春毫无惧色,把天旱无雨,粮食欠收,皇上开恩免税,大同府衙上下串通一气催粮逼命,撕毁圣旨的情况尽述一遍。刑部立即差人到大同府明察暗访,落实情况,不日返回京城,并将大同府台等官员缉拿归案,当场革职法办,命大同府粮房将强征的粮食如数退还百姓。
冯良春告御状总算打赢了官司。从那时起,,大同府粮房再也不敢刁难百姓了。栲栳山村年年完粮。从此,大同地区留下了一句民谣:“栲栳山完粮——估够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