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大学

家乡区县: 锦州市太和区

辽宁工学大学是辽宁省属高校,坐落在依山傍海、历史悠久的辽宁西部中心城市 -- 锦州市。
学校始建于1951年,1960年升格为本科,定名锦州工学院;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辽宁工学院。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之前,是辽宁省唯一的省属本科工科院校,1993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四所高校之一。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工业大学。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学校现有52个本科专业、,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艺术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3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机械工程、控制工程、材料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等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领域。材料物理与化学是省 “一流学科计划”立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省“特色突出计划”立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控制汽车新材料实验室、汽车工程实验室、光伏材料实验室、电动汽车驱动技术实验室、汽车零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汽车材料与工程、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等3个实验室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汽车性能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汽车新材料实验室、数控技术综合实验室、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汽车振动与噪声、汽车新材料等2个研究中心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省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工业大学-锦州万得工业集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是辽宁省汽车制造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被称为“辽宁省汽车工业的黄埔军校”。
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软件学院、新能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部、计算中心等21个教学院、部,并设有继续教育学院、中小企业服务中心、CAD应用发展中心、汉语言培训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有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以工学为主,理学、文学、管理学、社会学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科性办学格局。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80多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8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学科带头人2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4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6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和千人层次人选17人,辽宁省中青年社会科学人才百人层次3人,辽宁省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4人。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一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的观念,面向辽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适应社会需求,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弹性学制、主辅修制、选课制、导师制、教考分离等制度,2000年被省教育厅列为学分制改革试点,由佟绍成教授主持的《学分制下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辽宁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和人文、科学素质提高,科学制定或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以精品课和优质课建设为主线,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已建成省级精品课3门,校级精品课15门,并对12门重要基础课实行了课程负责人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强化质量监控,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实行学校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党政一把手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坚持全方位的教学检查、评教评学、教学督导、教学奖惩、信息收集与反馈和校内教学评估。
2002年开始实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效果良好;重视实践教学,学校设有金工、电工电子、计算机、现代加工4个实训中心和60个教学实验室,55个校外实习基地,基础课实验开出率100%,专业课实验开出率90%以上,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77.6%。校园网运行良好,已开通教务管理信息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图书资料阅览与查询平台等多个应用系统,目前已有61门课程在网上运行,部分实验课实现网上演示和预约。教师积极投入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271套,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学时占授课总学时的24.75%;在2005年辽宁省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中,我校参赛的3件作品分获特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以设立创新学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近三年我校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学生英语、“挑战杯”科技作品制作等各类科技竞赛,获省级奖励127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27项;获国家级奖励81项,其中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3项,英语竞赛获国家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3项,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所获成绩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科技发展势头良好,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近三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6项,省部级课题33项,市级课题169项,纵向科研经费837万元;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62项,项目经费5517万元。三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79篇,其中71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中文核心期刊发表441篇。出版著作50部。科研成果鉴定11项,获省部级奖励5项,获国家专利4项。钢的成分设计与性能预测、金属熔体外场处理技术、模糊控制理论等项目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合金价电子与成分设计所取得的成果,已被本溪钢铁公司和宝山钢铁公司采用;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汽车安全气囊、举高消防车等项目,推动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学校科技的进步,有力地支撑了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二十几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近三年,来我校从事教学、学术交流和访问的国外大学教授、专家200多人次;我校有60多名教师到国外大学进修、访问或学术交流。我校与美国东肯塔基大学、英国龙比亚大学、德国克劳斯达尔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学校之间的交流,从“2 2”办学到教授之间的科研合作,领域不断扩大。2002年到2004年,我校有5项与国外大学合作的科研课题得到国家外专局的经费支助。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校开放办学和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学校立足发展,抓紧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校园占地1000余亩,生均59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64405平方米,生均16.25平方米;各类功能教室49296.5平方米;百名学生配备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76.2个;百名学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22.93台;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210.34元;生均图书文献78.3册;学生宿舍75381平方米,生均7.45平方米。学校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坚持服务教学,丰富文化内涵,着力建设绿色校园,为广大教师和学生营造典雅幽静、整洁规范、安全有序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先后被锦州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学校”,“辽宁省绿化先进单位”;2004年被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被辽宁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教育系统唯一的“文明单位标兵”。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60余年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辽工大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国家和辽宁地方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五万多名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一代辽工大人将秉承“砺器悟道”的校训,按照“提高质量,充实内涵,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的办学方略,努力把辽宁工业大学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段人斌(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