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由于其水甘美而得名,一说由于陂中产鱼甚美,故称渼陂。《十道志》:“地有五味陂,产鱼甚美,因名之。”
唐代时候,渼陂是一个相当大的湖,据《元和郡县志》载,渼陂“周围十四里”。当时人们常在这里泛舟游玩,著名诗人杜甫、岑参、韦庄等都常来渼陂游玩,并在他们的诗篇中留下了当年渼陂“波涛万顷堆琉璃”、“菱叶荷花静如拭”(杜甫《渼陂行》诗句)的美丽风光。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陕西做官时,有朋友送给他以美味著称的渼陂鱼,诗人自从离开南方后多年没有吃到这样的好鱼了,饱食之后,挥笔写下一首《渼陂鱼》诗,盛赞渼陂鱼之美。据《郡县县志》记载:“元季以后,以陂鱼可治痔,游兵决陂取之,陂逐废,其地皆为水田。”清人冯壅笔下的渼陂,已经只有“稻花漠漠野田平”了。
渼陂湖约有五百亩水面,湖中有两座湖心亭,湖中小岛上为纪念杜甫泛舟渼陂而于宋、明两代修建的空翠堂,也已整修一新。小岛与湖岸有九曲桥相连。渼陂附近的陂头村里有秦始皇母亲住过的阳宫遗址,村西南有周文王之父季历之墓,还有九女冢等。
文人墨迹
渼陂行
[唐] 杜 甫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
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
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
沈竿续缦深莫测,菱叶荷花净如拭。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
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
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
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
这首诗是杜甫与岑参兄弟同游渼陂时所作,描写了天气变化中渼陂的不同景象,以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全诗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和想象色彩。 开篇二句交待游览缘由后,即迅疾转入对渼陂景色的描写,暗示对渼陂向往已久,诗写岑参兄弟之“好奇”实亦诗人自己之“好奇”。然而不料风云空变,刚到渼陂即逢狂风大作,天色骤变,渼陂顿时波涛万顷,天地暗淡,本来极高的兴致一下子变成了忧思,是否会葬身鱼腹已难逆料,而眼前的恶风巨浪更随时会将小舟掀翻水底,“何嗟及”表明了这时的真实感受。俗话说,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急风骤雨来得突然,去得也迅疾,忽而风平浪静,众多游船升起了片片锦帆,一时间歌声四起,水鸟轻飞,特别是雨后空气特别清新,菱叶荷花干净得如同刚刚洗过,终南山倒映于水中,水波荡漾,如梦如幻,使游人沉浸其间,几乎忘却了时间,船到云际寺时天色已昏暗下来,不久一轮月魄跃出蓝田关映入水面,更是如诗如画。正是在这样梦幻般感受中,诗人进而驰动神奇的联想。“骊龙吐珠”、“冯夷击鼓”、“湘妃歌舞”、“金枝翠羽”一时并集,简直进入了神仙境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