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出发,驱车东行,疾驰半个多小时便是金湖县最东边的唐港乡;再沿着蜿蜒曲折的圩堤向前,大约行驶10公里,就到了嵇圩林场。
登上大堤,万亩莽莽苍苍的杉树林一望无际,眼帘映入一片绿色的海洋。她绿得清新,绿得艳丽,绿得令人陶醉!那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绝非我们坐在家中所能想象出来的。
钻进绿色的世界里,一排排横竖成行的水杉木,粗壮挺拔,枝叶繁茂,好像英武的战士守卫着湖滩,又如同雄伟的仪仗队在迎接远方来客……人们行在其间,顿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向树林深处走去,前面看不到林的头,后面看不到林的边。这里静谧而幽深,听不到半点市井间的喧嚣嘈杂。林间道道沟渠碧水如练,清澈见底;红尾巴鲤鱼不时打着水花,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阵阵清风吹过,林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空气特别新鲜。地面上撒落着一层厚厚的杉树叶,走在上面十分松软舒适。仰视天空,棵棵树冠交错相连,像一层翠绿的华盖;白云在枝叶的空隙间浮动,显得无比悠远。夕阳的余晖透过枝干,形成一道道光柱,使林子更加神秘朦胧……
嵇圩林场,真的太美了!可有谁知道,10年前她还是一片杂草丛生、渺无人迹的荒滩啊!
嵇圩滩本是淮河流向高宝湖的一块冲积滩。由于长期泥沙淤积,这里逐渐形成一个伸向湖中的半岛。盛水季节一片茫茫白水,枯水时期便成了泥泞的沼泽地。淮河改道入江以后才露出水面,滩上长满芦草野蒿,数十里荒无人烟。
星移斗转,改革的春风吹遍金湖大地,也吹醒了沉睡的嵇圩滩。八十年代初期,嵇圩人吹响了向荒滩进军的号角。他们因地制宜,艰苦奋斗,经过几个冬春的奋战,采取挖沟垫土、营造台田的办法,大搞植树造林,累计种下了数十万株树苗。现在每年可生长4000立方米木材,创经济价值数百万元。如果把整个林场比作一座银行的话,这可是一笔巨额利息啊!难怪到这里来考察的专家们把它誉为“绿色银行”。那一株株高大粗壮的林木,不正是绿色银行里一摞摞的钞票么?
树是滩的发冠,是湖的衣裙,是绿色文明的象征,也是金湖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一大自然优势。多少年来人们向荒滩夺宝的梦想终于初步实现了。嵇圩人不仅在荒滩上造林,还搞起了全面开发、立体养殖,把林场办成养鱼、养禽、采果、育林一体化联合企业。要不了多久,这里将成为花果满园,四季飘香,开发生态旅游的蓬莱仙境。那时的嵇圩将会更加迷人!
傍晚时分,晚风乍起,身后传来阵阵雷鸣般的林涛声。这声音似红旗猎猎,号角嘹亮。我们如同见到了嵇圩人千军万马奋战荒滩时的宏伟场面。这阵阵林涛声催人奋发,催人上进,是一曲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壮丽凯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