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鹅乸饭算得上是我们阳江的一种特色美食了。虽然鹅肉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健康食品,可补血益气、养阴补虚,但做鹅乸饭的鹅却有严格的要求,必须要一年以上、不能生蛋的老鹅才行,这样的鹅乸肥瘦适中、体格结实,肉虽老,但却很有嚼头。鹅骨是用来煲老火靓汤的,而拆下来的肉,要切成细粒,经过一系列的调味与配料,猛火爆炒,观察到肉粒在锅中微微跳动时,再放下晾凉的饭去翻炒,直到肉粒和饭粒完全均匀混合在一起,并不时在锅中跳跃时,才放入葱花和少量的白糖提味上锅……米饭、鹅肉、香葱等众香在热力的作用下,团结于一体,那个喷香喷香的味儿,保证让你垂涎三尺,饭量翻倍。
我爱吃鹅乸饭,但不大愿做。主要是怕手工繁琐,特别是切肉粒那道严格、漫长的工序,让我怕怕。于是想吃时,便会和朋友去外面专营鹅乸饭的小饭店吃。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母亲面前唠叨“鹅乸饭好吃,好久没吃过鹅乸饭了”诸如此类的话,母亲便心领神会。几天后,准能吃到她做的味道不错的鹅乸饭。
其实母亲做鹅乸饭,也有一怕。她怕切的鹅肉粒不够细致均匀,做出来的鹅乸饭卖相不佳,口感不好,我们不爱吃。因此,她需要一个拍档,而父亲,就是她的最佳人选。往往是母亲去市场斩半边鹅乸回来,父亲便自觉地卷起衣袖,走进厨房负责把鹅乸的骨、肉分拆开来,接着切肉粒,整个过程耗时大半个钟。而父亲就那么默默地、一板一眼地切着手中的鹅乸肉,有时还看见他举着肉块分纹路,连我们站在他身后,也浑然不觉,足见他的认真。
我们辨别母亲做的鹅乸饭有没有父亲的参与,也很简单。如果饭中的鹅肉粒如花生米般大小、且杂乱无章,那就是父亲外出干活了,母亲自己切的,反之,像小豆子一样粒粒细致均匀,那肯定是父亲的手艺了。母亲做的鹅乸饭,因为父亲的积极参与,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