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糖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故称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营养丰富,老少咸宜,300余年来誉满大江南北。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
南通的特产比较多,蓝印花布
南通与蓝印花布
江苏南通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临黄海,南倚长江,气候温宜,山青水秀,物阜民丰,素有"崇川福地"之称。
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1984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南通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吴越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在此融汇,形成了江海平原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情。
在千余年的历史中,南通人民创造并发展了丰富多彩、名噪四方的民间工艺。诸如扎染、彩锦绣、哨口风筝(板鹞)、木版印画、工艺葫芦等。
南通蓝印花布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始于明代,流传至今。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尤其是当代民间工艺家的不懈努力,从单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种面料的制品,从生活实用型走向实用、装饰多种类型、从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会,达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辉煌。
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
我们深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蓝印花布艺术定能进一步开拓,会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它、喜欢它。
愿它成为现代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南通土布的形成与发展
南通濒江临海,土壤、气候适宜棉花生长。元、明以后,棉花在江海平原广为种植,并“纺之为纱,织之为布”。
明代中期,从江南引进织造技术,带来了南通土布的发展。
明末清初,广州花商传来了蓼蓝种子(植物蓝靛的原料),南通民间蓝草的大量种植,为蓝印花布就地提供了染料来源,从而促进了印染工艺的产生。
各集镇相继建立染坊,为农家来料加工印花布。染坊的发展使南通民间蓝印花布"衣被天下"。
南通蓝印花布工艺流程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全凭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其图案全凭手工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都似剪纸艺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