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名山者,杭县百二里;古田镇北隅,景色非人明。海经开洞府,吴地纪乡环;三易旃檀土,定居马头山。山开像马鞍,山下一溪湾;近接梅花洞,遥迎双髻山。烟村六七里,空门隔世圜;林深竹偏密,峰回路转弯。寺前有清池,四围多胜概;绿荫消暑气,清静避尘寰。明经即至道,尊号为禅师;钟鸣山谷应,磬响水声潺。谈经入妙处,能点石头顽;天花纷坠地,兜萝树仰攀。顺治有三年,至道成正果;生佛跏趺坐,公来罗汉班。身栖方丈里,居然菩萨蛮。凝神长隐卧,今古身安闲。”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马头山寺和开山住持至道生佛。至道生佛是上杭县古田镇吴地村小吴地自然村人,生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俗名张清朗,拜赖坊村吉当山敬心僧为师后,改名海经。海经后来在古田镇吴地村马头山建寺修行,禅功深厚,道行颇高,乐善好施,普度众生,广种福田,香火日盛。曾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的龙岩乡宦王命璿感于他高深的道行,召集乡绅为海经加“至道禅师”称号。顺治三年(1646年)农历九月初九,至道禅师跏趺而逝封存于“定慧塔”,6年后开塔火化,浑身上下居然不坏,信众将遗体漆之以金,礼以香火,尊称“至道生佛”。自此,马头山寺“慕名朝山进香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香火鼎盛”。有诗赞曰:“人杰由来得地灵,马头山上仰前型。一泓烟水澄禅窟,四面云山护梵屏。竹树萧疏当日影,芰荷零落旧时青。色空参透空原色,赢得金身万古馨。”令人痛心的是,文革初期“破四旧”时至道“真身”(即“金身木乃伊”)被焚毁,寺院荒芜。1980年,吴地村村民张敬本召集信众捐资重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古老的马头山寺重新恢复了昔日的辉煌。
马头山位于国家级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腹地。这里气候宜人,四季长青,原始森林和青青翠竹遮天蔽日、郁郁葱葱,林间空气富含负氧离子,空气清新,漫步其间,或半途少歇,深呼深吸,不多时,心旷神怡,方想起此处超然尘寰,一尘不到即是天然氧吧。无论是在山花烂漫的春天,浓荫滴翠的夏日,五彩斑斓的金秋还是银装素裹的隆冬,你都会沉醉其中。忘情于山水之间,这里的一切会净化你的心灵,涤荡俗世的尘埃,把前生和来世的虚空过滤,心无杂念,感悟人生,找寻人生定位。在自然山水之中,回归人性的真、善、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