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塘好地方赛过鱼米乡

家乡区县: 吕梁市临县

一、自然资源

水资源充沛。据山西省水文资料记载,上古时青塘处于地下古河道转弯处的顶点,河道从西北经村转弯向西南流去,形成水源蓄集盆地,地面为一片沼泽湿地。临县志记载有“海眼”之说。村南石崖底有一口古井,开挖时冒出一股泉水,喷高数尺,村人扣一大铁锅压盖后,泉水仍自动涌出,上世纪七十年代掏井时铁锅取去,现"海眼"水溏呈椭圆形,长83 米、宽15 米,水深3 米,水溏泉水异常清澈,即使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水位无明显下降,是全村千亩良田浇灌的主要水源。

村庄四周有石圈古井10 多口,现在村民人畜饮用水均在自家宅院打井3 至10 米深后,即可手压或电泵自然供应。村南建有四个鱼池, 占地55 亩, 水面33 亩,水深4 米。平川土地平坦。物产多样独特。平原 面积1200 余亩,其中泉水灌溉田地800 余亩,盛产苇子、粽叶、蓆垫、蔬菜、麻皮、辣椒、稻米及各种粮食。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临县志记载,“城北宜麻、城南宜桑……稻子青塘独有……”。百亩水田,生长期长,一年收割一次,颗粒饱满。上世纪七十年代引进外地品种种植后产量提高,主销县城等地。苇子根植面积400 亩左右,苇子属宿根性(芦苇系),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比湖泊边生长的杆粗、叶宽、体长两倍之多。因品质优良,产量较大,名扬百里。临县民间有一句谚语,“青塘的苇子,刘家庄的汝子”,寓意其美丽高雅之特质。苇子叶俗称粽叶,是中国端午节包粽子的必需材料,也是工业生产颜料的原料之一,青塘粽叶色泽墨黑,叶片又长又厚又宽,煮蒸后味道香浓。每年端午节前四方经销人员争相来村收购返运到周边及外地,深受百姓喜爱,驰誉百里之外。秋季粽叶主要外销用于工业生产。苇杆秋后收割,主要用于加工苇蓆,村民大部分家庭人员均有编织手艺,经晒干、去皮、破解、滚压、编织、结扎等工序后,制成品以不同规格和图案上市销售,用作家庭床(坑)铺垫用品和屯集粮食等物资的包装,苇杆还可用于建筑装修材料。湿地盛产树木,尤以水桐树、柳树见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树林笼罩着整个村庄,树多体壮,枝繁叶茂,成材快速,是本土木制家具加工的重要材料,柳椽柳条也成加工簸箕、卜楞的重要材料之一。

二、古建筑群

临县民间谚语:“好吃不过冰糖,好住不过青塘”,“上有青塘,下有西湾”。青塘古建筑群以清代风格为特征。由富甲一方的本村大财主、大富商王氏家族百年修建逐步成型。村落整体布局呈“王”型,南北街道为一条中轴线,东西有三条主巷。街中段建有天主教堂一座,街北有宏伟壮观的牌楼一座。侧面建有戏园。

清代宅院建筑

清代末年天主教堂( 圣心堂) 欧式建筑

清代贞节牌楼

清代古戏园

清代石拱桥

清代奉天寺建筑

三、民间文艺

青塘秧歌

青塘秧歌属上川秧歌,粗犷豪迈,文雅而形似。历史传承久远,每年正月从初二开始,十五结束。广场节目表演有架鼓子、拳术、千里送金娘、张公背张婆、坐水船、拉驴驴、唐僧取经、花伞武等。最有特色表演的节目一是架鼓子,二是拳术。青塘秧歌在1945 年之后多次进县城表演比赛,以其声势宏大、形式多样、戏服鲜艳、内容充实、节目特色而获奖。架鼓子: “架鼓子”在游街时,有几十人头戴英花,身着统一服饰,“咚鼓咚鼓依鼓咚,辫子拧成一根棍”,铿锵有力的鼓声和架势,象征将士将要出征。“拉花子”有几十人男扮女装,每人一手拿扇子一手系手帕,头戴黑手帕,上身红花衣,下身百褶裙。广场表演时,一个架鼓子后跟一个拉花子。有四架鼓子、多架鼓子广场表演方式。领队架鼓子一点鼓声,其他架鼓子、拉花子紧随出行,队员行走变化多端,变式多样,有一根辫子型、双辫子型、四门斗底型等。锣鼓停顿,迎唱“毛兰”调。“毛兰毛兰,实实的毛兰,毛兰是庄户人家汉,拿起鞭,扛上犁,犍牛拉到地畔里,铺开犁索让上牛,拉开畔,交籽那个过粪呀,吃了袋烟,吆嗬;低头吃烟我抬头看,看见老婆来送饭,梳了头,占了脚,走路还像个小伙子,放下鞭子停住犁,端起碗,吃了一口我那老婆做的饭,还是老婆疼老汉! 吆嗬!”唱毕,相互交手、跑场、出场。其配合流畅,气派宏大,刚柔相兼,令人感叹。拳术功夫: 拳术表演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王氏拳术由第十四代王福田、王尔典拳师习练的套术演化而成,是青塘秧歌独有的演出形式。一般由四位壮男组成,分别伴演四位武林好汉,他们行如风、立如钟、双手叉腰、气派非凡。花拳形式有一人单耍、二人双打、四人对打。主要为盖顶垂、灌耳垂、肋罗垂、栽心垂、穿天垂、梅花五垂、梅花六垂、梅花七垂、十二连垂、里外插手、扫地盘根、二龙点睛、金鸡捏膆。

元宵节灯游会

灯游会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举办。由一名主家牵头,下有十九家纪首,各纪首家花灯十九盏,再用等距离的木棍栏成九曲黄河阵。每个曲贡着一个天星,即罗侯星、土德星、水德星、金德星、太阳星、火德星、计都星、太阴星、太德星。四个角设有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入口处供奉宝宴花菩萨,出口处灯光菩萨,阵中供奉大梵天王。人们通过祭星祈求一年通顺,财源广进,寺院和尚诵经文入阵时,十岁以上男女老少进去求神拜药。“今年偷灯灯,明年抱孙孙” 也是“偷灯”的心里愿望。心愿已成后,来年定要提着灯笼还愿。这种神文化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依赖式习惯(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