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我的家乡

家乡区县: 无锡市江阴市

一、概况

      江阴市,简称澄,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是一座现代化滨江港口花园城市。江阴位于中国华东,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东接张家港,南临无锡,西连常州,北对靖江。江阴地处长江咽喉,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河湖海联运换装的天然良港。
      江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33年建县史。
      江阴原属吴地延陵,古属常州,现为无锡市行政代管。江阴枕山负水,襟带三吴,处于“苏锡常”金三角的几何中心,城江同在,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芙蓉城”之称。2014年,江阴下辖3个街道、10个镇、2个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高新区。市政府设在澄江中路9号。
      江阴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强,是城镇经济的领航者,并被誉为“中国资本第一县”,有36家上市公司。2014年,江阴有11家企业成为“中国企业500强”。先后获得首批国家生态市,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等90多项全国性荣誉,连续三次荣获“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在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连续十二年蝉联榜首。

二、历史沿革

1)史前文明

      从周庄陶城、青阳南楼、长山烟墩、石庄高城墩、山观望海墩、顾山西坡、西郊璜塘河及市区北护城河畔等文化遗址中,相继出土属青莲岗文化、良渚文化的石锛、石斧、夹砂灰陶、红陶、黑陶、鹿角镐、玉器琮壁和炭化稻谷,说明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在境内聚成村落,繁衍生息,从事渔猎和农耕,开始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制陶、织麻、琢玉等手工业技术。

2)夏商时期

      商末,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建立勾吴。3000多年前,这里的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成为先进的吴文化组成部分。

3)春秋战国

      江阴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多年。在春秋时期,这里地属吴国延陵,曾是吴公子季札的封地,名动古中原的延陵季子葬于今江阴申港。季札与孔子同时代而年长,孔子对这位前辈推崇备至, 根据现有的资料,孔子一生至少有四次盛赞季札。并且亲手立下了著名的延陵季子碑。
      战国时为楚春申君黄歇的采邑,申港、黄田港港口、君山、黄山的命名与此人有关已有千年,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君山突兀平野,俯临大江,旧名“瞰江山”,因追忆春申君治水功勋而易名。

4)秦汉时期

      秦朝属会稽郡。两汉三国为延陵县暨阳乡,属吴郡。

5)三国时期

      孙权之母吴国太在砂山南麓建太清观,是为今华士镇泰清寺。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阳县,为江阴建置之始。

6)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酒圣杜康始偕同好友刘伶云游四海,来到江南,并隐居于江阴 城东。酿造了著名的黑杜酒,也因此有了“江阴黑酒饮三碗,醉倒刘伶整三天 ”的故事。
      南朝时期,南朝梁绍泰元年(555年)废县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处大江之阴(山之北水之南为阴),遂称江阴郡,为“江阴”名称之开始,下辖江阴、利城、梁丰3县。

      江阴县建立之初,辖境大约是今天的江阴市、张家港市、靖江市三市地理面积总和。南朝先后为江阴郡、江阴国。

7)隋唐时期

      隋灭陈,废江阴国入苏州。隋唐两代,江阴为江阴县建置,属江南道—江南东道—苏州。有一段时期升格为暨州,但不久又恢复江阴县建置,改隶常州。

8)两宋时期

      北宋为两浙路—常州—江阴县,期间有时升格为江阴军,屡有废立。江阴港设立市舶司。
      南宋时期,江阴设立江阴军,“军”相当于“州”级别,江阴军为独立建制,是两浙路十六州/军之一。南宋名将岳飞、韩世忠、辛弃疾,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曾驻守江阴。韩世忠曾引军退守江阴军,后率军伏击截杀胡虏。韩世忠在砂山留下藏军洞。岳飞亦曾驻守江阴。辛弃疾在江阴任签判期间(宋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至隆兴二年冬),专门考察江防要塞

9)元朝时期

元朝江阴为江阴路、江阴州。施耐庵曾长期隐居于江阴祝塘镇大宅村徐家教私塾、著书。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恢复江阴县建置。

10)明清时期

      今靖江地区本为江阴阴沙,相当于上海的崇明岛,因江潮冲刷与对岸接壤。明朝初年,靖江以“居长江下游,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足称重镇”的理由从江阴分出。明清两代,江阴县与无锡县、宜兴县、靖江县等同属于南直隶常州府、江苏省常州府。
      千古奇人,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游圣徐霞客出生于此。
      在江阴漫长的历史中,涌现了大批爱国民族英雄。明代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政误国,在朝的三位江阴人——主事黄昭、御史贡安甫、史良佐,或以挽死谏,或以奏章忤。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称之为“江阴一时三忠”。还有勇斗阉官魏忠贤,慷慨赴狱、死于酷刑、被列入“东林后七君子”的缪昌期、李应升。
      江阴素被称为“忠义之邦”。明末抗清守城战,江阴全城百姓在抗清三公的带领下独守孤城八十一天(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后全城殉节,无一人投降。
      明末乙酉后,获“义城”之名。江阴人民立“忠邦峰”,怀念保邦死难者。状元姚文田于1799年为江阴题“忠义之邦”四个大字,道光年间摹作南门门额光前裕后。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炮击江阴,“义之”二字被毁。1947年,蒋介石为江阴书“忠义之邦”,今刻于南城门。江阴“人心齐,民性刚”的城市精神也是源自于此。

      清代,分南直隶为江苏和安徽,江阴为江苏省学政衙署所在。

11)近现代史

      民国时期,孙中山留下了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的倡言。
      抗日战争时期长江江阴段是著名的江阴海战的主战场,日侵期间,陈毅同志曾赋诗江阴要塞:“江阴天堑望无涯,废垒犹存散似沙。客过风兴敌惶急,军民游击满南华。”渡江战役东起江阴,华中工委从1947年开始便策反江阴要塞。
      1949年4月23日,属苏南行署常州专区。
      1953年改属苏州地区。
      1957年,江阴东部分出一部分与常熟西北部的一部分组成新的城市沙洲县(今张家港市)。江阴与沙洲县、无锡县、常熟县等同属苏州地区。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改属无锡市代管。
      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设10个镇20个乡。


三、总结

      “城不在大,而在于山有势,水有灵,物有来历,人有精神。 江阴,就这样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从古到今”。100年前,中国民族工业的开拓史上印记着江阴的名字;30年前,乡镇工业在这里率先起步,崛起于阡陌之间;江阴板块持续扩容。江阴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

张敏铭(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