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革命人物(4)—李助英

家乡区县: 南充阆中市

   1933年,红四方面军来到阆中,白匪军四处围剿,并抢劫、勒索群众财物,甚至杀害当地群众。当时年方二十的李助英同乡亲们经常躲进深山。
   有一次,李助英和乡亲们被白匪追杀,万分危险之际,红四方面军中一位姓王的营长率部挺身而出,救出李助英等人。从此,李助英就和红军结下不解之缘。她积极为红军战士提供生活用品,并为他们补衣服,做布鞋等。也就在那时,一位红军小战士送给了她一本用草纸印刷的《党章》。李助英识字不多,学习《党章》很困难。在这名红军小战士的耐心讲解和帮助下,李助英很快就能够通读《党章》,并从《党章》中学到了许多关于党的知识。
   半个月后,红军离开阆中的那天,李助英前去送别,禁不住泪流满面。就在那一刻,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李助英将《党章》偷偷地藏起来,有空的时候她就找出来,边看边想。10多年下来,《党章》中的每一句话都在她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也伴随她度过了数千个难熬的日日夜夜。李助英说,那个时候她坚信,苦难的日子不会长久。

   解放后,李助英一直从事居委会工作。早在1953年她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由于诸多原因,直到1972年她才被正式批准入党。
   李助英所任职的街段(当时居委会以段划分),有一个搬运社职工谢法英,家庭 十分困难,儿子、媳妇均是哑巴,其丈夫不堪重负服毒自杀。李助英帮其料理后事后,多次向组织申请并为其女儿安置了工作。文革期间,保宁镇杜林军的儿子参军,当时的街道主任因个人私怨卡住不放,杜家人哭成一团,伤心欲绝。李助英知道后据理力争,圆了杜家孩子的参军梦。
   不仅自己实实在在践行《党章》,李助英还常常给年轻同志讲,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李助英说,每当她困惑的时候,打开《党章》,王营长、小战士便会“走出来”,不断鼓励她为群众排忧解难。由于工作努力、出色,周围群众都亲切称李助英为“李代表”。

格格殿下(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