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人物之阏伯

家乡区县: 睢阳区

  阏伯,子姓,名契。帝喾之子、帝尧的异母弟。生母为简狄,出生于上古时代的商(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阏伯在公元前2400年,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曾筑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我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阏伯在他的封地“商”(今河南商丘)做火正,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人们尊他为“火神”。阏伯死后葬于封地,建有阏伯台,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来。

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阏伯是帝喾的儿子,被封为火正。火正是管理火的职务,这个“火”就是指天上的大火星,并不是人们常见的人间之火。大火星简称为火星、大火等。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高辛氏有二子,大的叫阏伯,二的叫实沈。他们原来一起住在旷野里,整天打架,互相征伐。帝喾没有办法,只好把阏伯迁于商丘,让他管理东方的那颗星星--大火星,也叫辰星、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今陕西),去管理参星。从此,兄弟二人各居一方,永不能相见了。这颗商星和参星位于天文学上的黄道的东西两端。每当商星从东方升起,参星已没于西方的地平线下;而当参星从东方升起,商星也没于西方地平线下,二星在天空中绝不会同时出现,所以就有了“参商离别”的故事。

大火星是二十八宿中东宫七宿之心宿二(商代把天划分为四个宫,即东宫苍龙、南宫朱雀、西宫白虎、北宫玄武。火星属东宫中央的第四、第五宿——房和心,即天蝎座a;参星则是《史记·天宫书》中所说的白虎,在西方属于猎户座的主星),一是因为大火星是一颗红色的一等亮星,便于人看见记住;二是它是一颗恒星,可作固定的标记,而且每当大火星在东方黎明时出现的时候正好是我国农时“春分”的季节,当大火星在西方不见的时候又是在“秋分”的季节。所以,后来的商朝就把大火星出现于黎明前第一次晨见之月定为一年的岁首,这就是阴历。阴历年的终结正是大火星伏而不见之时,当太阳再次行到心宿以东15°以外的地方时,大火星才在凌晨日出之前重新出现于东方。

今阏伯台是高17米的夯土台建筑。据睢阳区文物部门的勘探,证明它是上古时期堆上的夯土台,这就比较符合当时的状况,因为,阏伯当时观察火星,只需要站在高岗地带能看得清楚即可。古代测量日月星辰的办法常采用立竿见影的方法。现代的考古学也为古人祭祀大火星找到了实物依据,如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盆上,据冯时先生考证认为就是画的大火星的形象,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晚期更有了参、商二星的图形,战国曾侯乙墓器箱星图,也有大火星图像,看来,阏伯在古代受到崇敬是很常见的现象。

千百年来人类特别感激发明火的开掘者和火的管理者。 世界各国各民族根据其各国各民族的发展和民俗不一样,供奉的火神也不一样。在我们中国最早供奉的火神为祝融、炎帝、回禄(又叫吴回)。这三位火神在中国历史上被百姓供奉为火神,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文字记载和形成庙宇而被人们世代祭祀的当首推阏伯。
在商丘市睢阳区有座著名的庙宇“火神台”,供奉着阏伯的神像,因而又叫阏伯台。火神台形状如坟墓,规模很大、高达十丈。台上除火神庙外,还有大殿、拜厅、钟鼓楼等。台下设有戏楼、大禅门等精美建筑。庙内还有明清彩色壁画、是我国现存祭祀火神的珍贵庙宇。 据传说阏伯是原始社会五帝中帝喾的长子,帝喾代高阳氏颛顼为君王后封儿子阏伯于商丘、专门管理火种,称为“火正”。在那漫长的远古时代,草原上洪水泛滥,风沙蔽日,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要把宝贵的火种保留下来,也是一件颇为不易的事。而阏伯却能够将火种完整地保存下来,为百姓世代相传。阏伯死后,后人便称他为火神,筑台埋葬于此,因阏伯管理火种有功,便在台上修建了阏伯庙,供奉阏伯神像。从古至今,当地百姓每年的正月初七都到火神庙进香朝拜阏伯,形成祭祀火神的盛大古庙会。

小坤哥的救赎(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