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山东省辖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北、东与德州市毗连,东南隔黄河与济南市、泰安市相望,西南与河南省濮阳市相接,西、北以漳卫新河与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为界。 面积8665平方公里。人口553.9万。辖东昌府区、临清市及阳谷、莘县、茌平、东阿、冠县、高唐6县。市人民政府驻东昌府区。
春秋时为齐、卫、邢国地。战国为齐国之西境,并有部分地域分属赵国、魏国。秦属东郡。西汉大部属东郡,境内有聊城、观县、茌平、博平、东阿等县,以及属清河郡之贝丘、厝等县。另有今冠县部分地属魏郡。东汉以后分属东郡、平原郡、济北国和清河国。北魏泰常八年 (423年)置济州于碻磝城(今韩集乡高垣墙村),太和十一年(487年)由冀州析置平原郡,治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今市境分属平原郡、济北郡、南清河郡,均属济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省平原郡,十六年以原平原郡地置博州,大业初废,其地属武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博州,仍治聊城县。另有部分县分属贝州、魏州。北宋仍为博州,属河北东路,淳化三年(992年)因水患博州移治于孝武渡西(即今聊城市市区),博州辖聊城、高唐、堂邑、博平四县;另有临清、清平、冠氏、观城、朝城、阳谷、东阿等县分属大名府、开德府和东平府。金博州属山东西路,领聊城、堂邑、博平、茌平、高唐5县;另有大名府路大名府之冠氏、朝城、莘县,恩州之临清县,开州之观城县均在今市境。
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四年(1267年)析置博州路。十三年改为东昌路,辖聊城、堂邑、莘县、博平、茌平、丘县六县;至元六年(1269年)冠氏县升为冠州。至元七年高唐县升为高唐州。明洪武初改东昌路为东昌府,领聊城、堂邑、博平、茌平、丘县、莘县、清平、冠县、临清、馆陶县及高唐州所辖恩县、夏津、武城,濮州所辖范县、观城、朝城,共16县;东阿、阳谷别属兖州府。清顺治初东昌府领临清、高唐、濮州3州, 聊城、堂邑、博平、茌平、清平、莘县、冠县、馆陶、恩县、夏津、武城、范县、观城、朝城等15县,雍正七年(1729年)高唐州、濮州升为直隶州,原属济南府之平原、禹城、临邑、陵县划归高唐直隶州;朝城、观城、范县划归濮州直隶州,十二年高唐直隶州降为高唐州,平原、临邑、禹城、陵县仍属济南府;十三年,濮州直隶州降为濮州,范县、朝城、观城3县归属曹州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临清州升为直隶州,丘县、夏津、武城划归临清直隶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