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护国隆兴寺名称的由来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公元1399年,刚刚当上皇帝的朱允炆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削藩”。结果引起了当时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的不满。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反对明惠帝朱允炆的南京政府,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南北战争。

燕王朱棣自从起兵“靖难”以来,一路势如破竹。但是攻到山东境内时,却连吃两个大败仗。第一个败仗是围攻济南三个月不克,并且遭到铁铉与平燕将军盛庸的夜袭。攻济南不克后,他又转攻东昌,结果还是盛庸率部将他击败,并且差点被活捉。后来朱棣逃回馆陶,集结部队返回休整,第二年春天,他再次南下攻打南京时,是绕过山东去的。

《明史》中记载:“是役也(指东昌大战),燕精锐丧失几尽,庸军声大振,帝为享庙告捷。”“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由此可知这场争夺皇位的南北战争,因为盛庸在东昌大败燕军,燕军从此绕行,使城中的百姓躲过了战争的灾难。

据清嘉庆二年《东昌府志》和清宣统二年《续修聊城县志·通纪志》记载:“明惠帝建文二年十二月(公元1400年),燕兵薄东昌。盛庸击败之。斩其将张玉于白玉桥。燕兵走馆陶,盛庸檄诸屯军合击燕,绝其归路。”

这段文字记载的是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反对明惠帝的南京明朝政府,挥师南下攻打东昌府时惨遭失败的事情。根据民间传说,在这场战斗中,朱棣险些被盛庸所擒,靠躲在当时隆兴寺前一个石拱桥下,才躲过一劫。朱棣当上皇帝后,将聊城的隆兴寺命名为护国隆兴寺,隆兴寺前面的石拱桥命名为白玉桥。目前这座桥的遗址位于古城区小礼拜寺街,铁塔南侧。

ruiqi(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