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刻书考 吴云涛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一九八三年的秋天,我应聊城史志办之邀,搞地方史志工作。就在那年的初冬,我跟随同仁去堂邑访问和搜求过去堂邑县历史上的种种事迹,了解了一些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民间轶事。此为其中之一记。

原东昌府所属的堂邑县,距府城正西四十八里地,县城很小,是所谓“三等县”。《堂邑县志》“山川” 编记载,骆驼山在城西十八里,地形隐起如伏驼,故名。这个地方根本称不起“山”,只是平地上有许多高低不平的土沙丘子,蜿蜿蜒蜒,绵亘数十里,好像峦陵起伏,就称它为“山”了。至于这里当初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沙岗?有这么一个传说:老早年代,这地方有一道很长的河柳,越长越大,几年的功夫,骆驼山被一片浓绿笼罩,远看像翠峰堆簇,近看是绿障滚滚。河柳和青杨汲取雨水,坚固堤崖,改变土质。以后,又栽了梨、杏、杜梨、沙果, 果实可食又可换钱,使地理环境得到改善,人们从穷困生活中挣扎出希望。不知哪代祖先,从外地人手中学来一套雕刻手艺传授于后人,辗转相教相学,就地取材,辈辈继承与发扬、改进,遂成了这一地域的传统技术了。

刻镂印书的木版,由明末至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堂邑骆驼山的附近村庄, 农家男男女女,都会这个手艺了。那时,东昌府的书铺子大大小小有几十家, 大的书铺是“书业德”、“善成堂”、“宝兴堂”、“有益堂”, 这以下的还有“敬文堂”、“又英堂” 等。他们专印书卖书,一年到头雕刻书版,活真不少。

ruiqi(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