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北魏泰常七年(422),安平王镇平原,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聊城县治由“聊古庙”东迁四十里名曰“王城”,过去有“王城遗址在今城东十公里徐田庄南”之说,此说有误。因为徐田庄在“旧州洼”即“巢陵城”中心的北部边沿,距旧州洼的中心只有四百米。若按此说,下一次迁徙就讲不通了。因为曾有“由聊古庙东迁四十里”的记载,故有同志猜测“王城”应该在博平一带,但是此说经不起考证。因为此时的博平县治已“侨置”于今章丘市普集镇博平村了。故“东迁四十里”之说应该理解为迁至博平,尔后又东迁至今章丘县一带。
南北朝是一个大分裂的时代,据记载:今章丘境域先属南朝的刘宋,继归北朝的北魏,以后北朝分列,先属东魏,后属北齐。境内计有高唐县、广宗县、卫国县、朝阳县、顿丘县、博平县、蠡吾县、肥乡县、聊城县等县,或属东魏郡,或属顿丘郡。
据原章丘市博物馆馆长宁荫棠先生考证,这些县的县城为:朝阳县县城在今邹平县码头镇故魏王城;顿丘县(今河南清丰)县城在今济南市历城区的孙村镇顿丘村;高唐县县城在今章丘市绣惠镇回村;广宗县(今属河北省)县城在今章丘市文祖镇;卫国县县城在今章丘市圣井镇陈家村南;博平县县城在今章丘市普集镇博平村东南;蠡吾县县城在今章丘市明水镇马安村;肥乡县(今河北省肥乡)县城在今章丘市龙山镇境内,或在巨合城,或在故平陵城,未确指。聊城县县城在今章丘市白云湖附近,或在历城唐王镇境内台城,不可知。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高唐县徙治女郎山南今绣惠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