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老街巷之一 老城区的西北部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东昌府就设在聊城。明清时期,聊城因水而兴盛四百余年。当时聊城运河漕运发达,经济昌盛,文化繁荣。 这里“舟辑如云,帆樯蔽日”,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在此交汇,人文资源独具特色,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有400多处。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临清运河钞关、明代的光岳楼、清代的山陕会馆和三国时期的曹植墓等,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创办的海源阁,藏书之珍贵丰富名闻天下。

东昌府古城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古城呈正方形,东西、南北各 1km,面积为一平方公里。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年),平山卫指挥佥事(正四品)陈镛为加固聊城城防,将原聊城土城改建为砖城。【注:因平山在府城中,平山卫以此得名】。

古城区共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明清时期,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集中在古城的西北部。直到现在,老人们还可以很容易地指出哪里是道署衙门,哪里是文庙,哪里是驿所。而在老城的南半部,居住的都是当年的大户人家,一些街道也就因附近的寺庙和人家得名。

ruiqi(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