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老街巷之六 闸口以东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自闸口向东有柳园路、越河圈街、鸡市口、菜市口、前后菜市街、太平街、双街、小东关、猪市街、二龙山、营园子和玉皇皋等。

【越河圈街】穿过聊城城区的运河全长五公里,东关的闸口名曰“通济闸”(今俗称闸口),闸上有桥,俗称“闸口桥”。解放前,运河尚能通航时,“通济闸”的闸板可以提升,使桥下之船只通过。这一段运河属会通河。

明清时期聊城的运河,“舟楫如云,帆樯蔽日”,不仅南北货运必经聊城,而且“达官富商皆取道于此”。由于船多,又在闸口以东开出一公里长的越河,在聊城通济闸南的东岸起另凿一条弧形的支河,越河向东、绕北然后由柳园向西入再流入运河,以便在此河两岸装卸货物,名曰“越河”。越河上原来有十二座形状各异的小桥,称为“十二连桥”。那时在运河与越河之间的区域,称为越河圈。越河圈即以越河揽绕于其怀抱之“圈”中而命名也。

昔日之“越河圈街”,人烟稠密,商业繁华。其中南越河涯,有码头可以卸货,此地多为货栈、仓库,终日船行络绎。越河圈街内店铺林立,洋广百货、布匹绸缎、南北酱菜,药店、剃头坊、澡堂、茶馆、饭店、蒸酒坊、铁匠铺五行八作分布于此街之两旁。越河圈街终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异常。此处著名的药店有保和堂、同德堂、同育堂等;酱菜店有凤记、豫泰等。

民国初年,越河圈街有两处澡堂,一处在柳园的路西,名曰“馨露泉”,门外架设木板桥,杨柳拂岸,风景如画,桥边立一个杉木杆子,上有纸灯和铜铃,入夜纸灯昏明,凌晨有人上房敲击,叮当、叮当声闻远近。“馨露泉”大门有对联:“金鸡未唱汤先热;玉板轻敲客早来”。“馨露泉”的掌柜姓白。有位说评书的,外号叫“姚二啦子”,每晚宿于澡堂,常为顾客来上一段,藉以遣兴。另一处在“锡匠胡同”南首,紧靠来春桥,名曰“来春园”。迎春桥在越河圈的东头,此地饭馆甚多,如包办酒席的“中华饭庄”和“义兴园”,家常便饭有“海山居”、“复来兴”等不下七八处。此外还有武术馆,名曰“国技研究会”,主持者是邓清源,在此学习者甚多。其教师为武林前辈赵象坤先生。

ruiqi(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