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是一抹笑弯的眉,盈盈地挂在高天圆润的额际。
湄潭,是一滴养眼的绿,暗暗地润泽着大地干涸的眼眸。
湄潭,在此时成为舌尖上的一条口涎,亮晶晶地挂在嘴角。
舌尖最先怀想的是湄潭的糟辣椒,北方的人是无法想象那火焰似的红,被湄潭人用刀细细的切碎,用坛子盛了,在四季的盛宴上如何引来众多舌尖的垂涎?这时,七八月的湄潭嚓嚓嚓、嚓嚓嚓地加工糟辣椒的声音,被谱成一首辣椒曲,响彻了小城的大街小巷。湄潭人匠心独具,还把辣椒烤得喷香,舂成辣椒面,用作霉豆腐的佐料。透明的罐子里,辣椒像不死的精灵,用鲜红的色泽,扑鼻的香味,把“红满罐”、“野谷草”的美名传遍了四方。而高山上的阴辣椒呢,吸纳了湄潭山峰的尖锐,流水的甘甜,盛在小小的瓶子里,调和着湄潭人世俗的生活,也调和着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走近湄潭的清晨,踱进一条临街或者沿江的小巷,吃一碗豆浆绿豆粉,是一件最令人向往的事。北方的豆浆里泡的大饼油条,豆浆里油条的油腥总是有点让人腻味。而湄潭的豆浆呢,浸泡的却是像树叶子一样鲜绿、脆绿的绿豆粉。湄潭的绿豆粉用小米加绿豆,用石磨细细的磨成浆,手工用铁锅烙了切成丝,再用豆浆煮食,那香味是双倍的香浓,却没有大饼油条的油腥味。而去掉油腥味的妙诀很简单,面上添一点酸菜。听说这个妙诀会让北方人目瞪口呆,也无法想象一个小城浸泡在那种香浓里的感觉。那种香浓在湄潭的招牌陆氏干馏绿豆粉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干馏绿豆粉就是绿豆粉不掺汤水,烫好的绿豆粉加上佐料拌食即可,既保留了绿豆粉的特色,也让湄潭人的舌尖变得很矫情,豆浆、酸菜、鸡蛋裹瘦肉炸的肉片,小葱配豆花,哪一样偷了工减了料,在湄潭人的舌尖下都无法遁形。
细细分辨,香浓里自有一种别样的异香,那是湄潭上百年的老字号甘家油茶店里溢出来的。一大锅油茶放在当门的炉灶上,这香味和绿豆粉煮豆浆的香味迥异,掺杂了茶、大米、花生、芝麻、核桃等果实的浓郁香味。再添点阴米花,就爽口得让人一不小心就吞下半截舌头,而那香浓整整一天都会留在胃里,让舌尖反复品味。据说,湄潭随阳山的农民劳作前都会吃碗油茶,吃了力气倍添,劳作一整天也精神抖擞。这就是湄潭著名的干劲油茶。干劲、干劲,单是听听这名字,身上自然就添了一身好力气。
如果舌尖还想吃更清淡点的,那就踅进湄潭新大街农行里面的那条小巷,尝尝那家小店里的米皮。米皮,是贵州著名的特产,无论走到贵州的哪一个地方,都会有米皮的足迹。然而,湄潭的米皮保存在你的记忆里的味道绝然是独一无二的。这家小店的米皮不但脆、薄,配料也是少有的精致,煮好的的米皮面上,老板会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加上不同的调料,盐菜肉沫,肥肉碎哨、宰得细细的西红柿丁,再添上一小束豌豆尖。脆的绿,嫩的红,莹的白,单是看着,喉咙里就会咕噜咕噜吐出一串清口水。而且,这家店里的泡菜也特别精致,泡坛里添加了冰糖,吃起来不但脆嫩爽口,还有一种甘甜。这种甘甜让嗓子眼儿里的馋虫支出小手,让顾客情不自禁地呼喝老板再来一碗。湄潭米皮好吃的谜诀还因为原料的独一无二。用来制作湄潭米皮的大米色泽晶莹,粒粒饱满如珍珠,口感香软嫩滑,被清廷指定为皇室贡米,屡次获得金奖,是著名的“天下第一米”。
有了“天下第一米”作原料,湄潭的风味小吃就像雨后的春笋,齐刷刷地长满了沿街的小吃店。湄潭著名的牛场甜酒就是把这米用大铁锅盛了,下面燃上柴禾(制这甜酒必得用柴火,否则味道就不正),再按比例掺杂甜酒曲,搅拌均匀后,装在坛子里,用厚厚的棉被捂上两天一夜,一股甜香就像牛场村庄里那眼永不枯竭的清泉,流淌到千家万户。那甜酒汤色清亮,香味纯正,在众香汇聚的小吃街,像气质高华的女子,世俗的气味无法掩盖她绝世的容颜。
湄潭人匠心独具,山间地头生长的豆类也被就制成了湄潭的名小吃豌豆粉。名为豌豆粉,实质原料有两种,一种是用豌豆制作的,亮晶晶的粉条,像屋檐上的悬冰,让人在六月里遥想冬雪的容颜;一种是胡豆做的,紫酱如山珍,口感绵祚悠长,保留了胡豆独特的香味。单是看着,用鼻子嗅着,舌尖上那条亮晶晶的口涎就挂不住了,变成哈拉子直往下掉。待老板添上特制的豆瓣酱,油辣椒、酸萝卜颗粒,顾客就只剩下埋头大快朵颐的份儿了。这时,胃袋如果还能装,不妨品品湄潭的炒洋芋、丝娃娃等湄潭凉拌菜。细细品尝,就会发现湄潭的风味小吃都有一种植物的清香,那是湄潭自己生产的植物油,据说这香能传七里乃至更远,故名“七里香”。如今,那香更上一层楼,湄潭人研制出一种新的品牌――“南方嘉木”茶籽油。这茶籽油取材于西部茶海里的茶籽果实,是做各种菜肴的佳料。食之不但口感比“七里香”更爽脆上口,还清胃养颜。经常食用,肤色白嫩柔泽。长期食用,人的眉眼就会变得像湄潭的山水,清爽宜人。
湄潭不但有各色风味小吃,湄潭的山水也是可以品的,走进沿街的一家茶楼或者茶馆,泡一杯“湄潭翠芽”,茅坪百面水的神奇,抄乐三层崖的清泉,都化作西部茶海的浩渺,化作一杯香茗,尽付于舌尖的吞吐之中。更妙的是,湄潭人还发明了一种冷水泡茶法。无论是旅途中,还是山间地头,杯中放少许“湄潭翠芽”,灌入适量的冷开水,或者干脆就盛一杯清泉,不出一分钟,缕缕茶香,顿释旅途劳顿。而且,好客的湄潭人在城南的火焰山上,还架起了“天下第一壶”,舀湄江的活水,泡了天下第一大壶香茗,供南来北往的客人品尝。
看青山绿水,听渔歌唱和,品极品香茗,由不得人会发出一声喟叹: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再品一杯湄窖,就由不得舌尖沉醉不知归路:张三丰遗落宝石坛的传奇,西南巨儒郑子尹的行走,红军与文军在湄潭的交汇,浙大人与湄潭人的浙湄情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