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运河北京行看东昌府往年的繁华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运河潺潺流水,蜿蜒穿过聊城,成就了这里数百年的繁荣与富庶。  故事有传承,文物有延续,聊城城区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光岳楼、山陕会馆,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铁塔以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海源阁,傅氏祠堂,大、小码头,基督教堂,古槐等文物遗迹。

2009年11月23日至27日,本报记者重走了聊城城区段运河,寻访了她留下的点点滴滴,看看她的容颜,听听她的故事,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1、河道:重修古运河旧貌换新颜

11月27日上午,从湖南路运河桥出发,看到这个桥很宽,栏杆之间有漂亮的腾龙图案。(不知道为什么桥西南角的一块护栏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安装上。)桥南侧是空旷的运河河道,一洼浅水落在荒草中央,幽静。

举目北眺,河水波光粼粼,形成一条墨绿的玉带蜿蜒北流,河岸上的栏杆整洁,道路平整,初冬的大雪并没有带走全部的绿色,柏树郁郁葱葱,随着微风招手。沿运河西岸的石板路北行几十米便是一个半圆形的小广场,羊肠小道蜿蜒林中,落叶踩在脚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继续前行,土杂桥横亘河上,(土杂桥!多么不雅的名字?土杂桥的西边,从明清时期直到解放后曾有一处聊城著名的“静业禅林”。此桥似乎应该称为“静业桥”。)是因为此处通往土杂市场,官方并未命名,记者注意到一些标有保洁责任区的牌子上则有“土杂桥”、“假山桥”字样。

土杂桥造型很特别,两侧各25个栏杆,顶部均有一尊狮子,栏杆中间则是龙的图案。

河水很快流过下一座桥,左转向西,这座桥仍然无名,因靠近文轩中学,附近居民称其为“文轩桥”(其实,据记载应是“惊龙桥”),河西岸是新建仿古商铺,两岸车流如梭。

运河前行右转流向北方,一个假山广场出现在运河的怀抱中,“假山桥”穿过运河引着路人进入广场,此处运河沿岸的草皮很厚,但已洗尽绿色。

运河西岸的路很开阔,一条小桥再次跨在运河流向东昌湖的一个分支上,主河道则继续北行。步行几分钟,拾阶而上即到山陕会馆,运河沿岸一颗璀璨的明珠。

山陕会馆北行即是一中门前的桥,据历史记载此桥应叫“崇贤桥””,桥西北耸立着一座古朴的建筑─—聊城市基督教堂,大门紧闭,铁栅栏围墙也遮有幕布,神秘、肃穆。

前行几十米,运河一条支流流向西侧的丁家坑,主河道则掉头流向东北方,著名的大码头遗迹就在河的西岸,新修的码头干净整洁,一些已有风化条石透露出岁月的痕迹。

再过一座桥就到小码头,运河再次左转就是通济闸桥(俗称闸口桥),这里也是“通济闸”遗址所在地。

漂亮的运河穿着新衣继续北行,经过聊城古槐、运河廊桥、利民路桥、鼎瞬桥、王口桥、兴华路桥、振兴路桥、建设路桥,至此,河水被截留。

继续北行,河道西岸仍在施工,因此环境也稍差了些,运河重修一直到双力路桥,站在桥上北望,运河旧貌呈现在眼前——河道里有庄稼生长的痕迹,两岸杂草丛生。

一路走来,记者统计的数字是,运河上共有24座桥,只是大部分没有官方命名。

ruiqi(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