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闹房诗

家乡区县: 福建省鼓楼区

中国婚俗有撒帐一种,起源甚早,清代学者赵翼《陔馀丛考》说汉武帝时就有了:“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裙盛之,云多得子也。”后来发展为撒帐诗,宋代已经非常流行,宋元话本《快嘴李翠莲》(载明洪楩编《清平山堂话本》)就有撒帐诗,无非是祈求婚姻幸福,多生贵子。以后,撒帐诗又属于闹房诗中的一个项目。可能各地消失较早,记载绝少。福州地处偏僻,闹房诗长时间保存,市区虽已不见,但邻县还有表演。民国《长乐县志》卷十六“礼俗”记载:“贺客宴时,喜娘屡以茶劝客,每饮,客多掷以钱,至终席,茶必三数至。宴毕,客歌诗,敲洞房门(俗谓之敲房门,诗虽俚鄙,然多吉祥语)。”(199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标点本603页)

近日,陈苏主编的《马祖采风》收录《福州民俗婚礼——喝彩诗》为福州喜娘世家——陈氏三姐妹祖传的闹房诗,分有去接亲、到女厝、小姐出嫁、撒大麦、进男方厝、添花、请烛、拜堂、请斗丁、滚床、打房门等各环节的“结婚诗”,闹房诗只是最后的几种,现在民间结婚简化了不少,闹房诗已很罕见。据福州金牌喜娘陈氏三姐妹介绍,她家四代当喜娘,闹房诗过去比较盛行,有的地方由厨师捧着斗升唱闹房诗,近来福清等地还有表演过,但很少见了。

陈建清(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