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岳晓晴】“光岳”指光岳楼,下面另有介绍。
【巢父遗牧】巢父,传说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传说中高士巢父曾隐居聊城,以下是传说故事:尧从16岁开始为天子治理天下,他在位时,曾命羲和掌管时令,制定历法,把天下划分为九州,九州是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聊城时属兖州之域。国家昌盛富强,毛泽东诗中曾夸赞“唐尧虞舜”:“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尧在位70年,到了86岁的时候,他觉得年老体衰,不能担负天子之责,就想传位让贤。
一日,他对上朝的群臣说:“四岳:朕在位七十年,你们诸侯之中有能顺事用天命的人,接替我吗?”有人推荐他的儿子丹朱,尧认为他“顽凶”心术不正,好与人争讼,说话不讲道理,故不能用。又有人推荐共工,尧说共工好夸夸其谈,办事极少,表面恭顺,背后却干坏事,故也不能用。尧见大家推荐不出合适的人选,便提出让主管四岳的官员来接替他的职位,四岳推辞说,无才无德,不堪胜任。后来,尧便访朝野,广为举荐,后来,听说有个叫巢父的人是个人才,尧便想请他出山。
胸怀济世安邦之策的巢父,在聊城一带躬耕放牧,隐居不出。他在树上修筑了一个巢,夜晚就躲进巢里睡眠,人们都称他为巢父。尧派去的人找到了巢父,请他出来治理国家,允诺要以天下相让。巢父丝毫不为所动,严词拒绝了尧的邀请。尧没有办法,又打算去寻找许由。许由是巢父多年的好友。巢父得知后,提前传话给许由说:“你赶快躲避起你的形体,藏匿起你的锋芒,否则,你就不再是我的朋友”。
尧终于找到了许由,告诉他要让与君位。许由同样拒不接受,逃到河南登封县东南的箕山之下,开垦荒地,耕耘播种,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后来,尧打听到许由的下落,再次托人请他出山去做九州长。许由非常厌恶,认为这些话更加龌龊和卑劣,以至于他的耳朵也因为听到这种脏话的缘故而变得污浊不堪。他于是起程到了颍河之滨,不停地用河水去冲洗他的耳朵。
古代铜镜上的许由见巢父
多年以后,许由再次遇到正在放牧的巢父,许由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告诉巢父自己如何从箕山之下辗转到了颍河之滨。巢父听后淡淡地说:“如果你深居山林,心如磐石,不贪图利益,不去接触权贵,那么,自然就不会有人拿爵禄来干扰你了”。他们谈话之间,许由又回想起“九州长”的事,不由得又去溪边洗耳。巢父责备许由道:“你真的担心脏话会玷污了你的耳朵,那么你洗耳就不会污染了溪水,而污水难道不会弄脏了我正在饮水的牛口吗?”许由无言以对。巢父说完,就牵着牛到上游去饮水了。
尧经过咨询四方部落首领,最终选定舜为其继任人。巢父和许由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世代传颂。二人并称巢许,亦作巢由。《汉书·鲍宣传》中有“尧舜在上,下有巢由”句。古代有才学的人,而又隐居不仕,含有一种洁身自好,飞遁鸣高的意境,故备受后世文人的推崇。
巢父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他生活放牧的地方,修建了巢父墓。旧志载:“巢父墓在城东南十五里,旧治十字街东南。”此处的“旧治”,是指巢陵故城的旧聊城县治所而言,“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
清嘉庆《东昌府志》载:“石晋陵城,开运二年河决王城毁,……曾在聊城一带放牧,尧以天下让巢父,不受,死后葬于聊城”。聊城古有巢陵城,为巢父葬处,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的大石槽村西。
【崇武连樯】明清时期漕运码头。时称崇武驿大码头,俗称“大码头”为京杭大运河重要口岸之一。位于今聊城东关闸口以南800米处的古运河西岸。码头长17.5米,宽5.8米,呈“巨”字形,共设踏跺两处,左右设上下台阶。大码头为官用码头,巨贾富商之船也多停泊于此。明清两代运河畅通时,聊城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大码头一带,南来北往的漕船络绎不绝,停泊待卸的商舶绵延数里。从大码头南望,舢舻相连,帆樯如林,宛如一幅宏丽壮阔的图画,故有“崇武连樯”之称,列为聊城八景之一,这个“崇武驿”既是船坞,又是商港。清康熙皇帝南巡途经聊城时,多在此登岸,驻聊观光。大码头附近曾有一御碑,是清康熙皇帝为减免东昌税收而立。随着古运河的开发,大码头又重新改建。1994年4月,被聊城市(今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照片-崇武连樯
【绿云春曙】绿云指依绿园,是东昌府衙的一部分。依绿园坐落于聊城旧城区西北角,北、西两面至城墙,南到道署街,东到市粮食局西墙,略作长方形,占地3.84公顷,为明、清两代官府花园。
东昌府衙包括依绿园,依绿园为府衙的后花园,因靠近城墙西北角的绿云楼而得名,园内有“十八景”。绿云楼是聊城古八景之一的“绿云春曙”。
东昌府衙为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建,后经多次重修,为东昌府最高行政长官办公、居住的地方。府衙内原有宋徽宗赵佶亲笔书石碑一通,是不可多得的国家级珍贵文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