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开辟的“戚井”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进犯我东南沿海,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期间曾驻扎福清抗倭。海口镇瑞岩山留下戚继光不少遗迹。据记载,他曾开辟33个景点。《海口志》载:“以上俱隆庆中,少保南塘戚公所辟旧迹”。现分述如次:
●流水
曲水流觞:在山门之右。
●石穴
仙穴:在石门。
●石门
石门:在醉仙岩右,两石夹峙如门。
●山泉
醒心泉:在大洞天之右,四面积石,泉居石隙中,一掬冷然,盖兹山之第一泉也。全畔有石,状如龟,俗呼“水龟洞”。
●三山峰
三台峰:在义鹿冢之上。
蓬莱峰:在窈窕峰之旁。
芙蓉峰:在伏狮石之左。
●九石头
伏狮石:在醒心泉之下。
独醒石:在天台洞之顶。施德政《独醒石》诗曰:“醉石原非醉,醒来岂是醒。远公能说法,只解点头听。”
蹲虎石:在山径之右。谢洛《蹲虎石》诗曰:“片石皆传虎,浮世喜相伪。市中石亦无,人言日三至。”
雌雄石:在蓬莱峰之侧。
望阙台:在蓬莱峰之南。戚继光、颜廷晖皆有诗为记。欧应昌《登望阙台》诗曰:“台名望阙耸云间,北极遥看似可攀。自是圣朝多雨露,万重春色万重山。”陈介夫《登望阙台读戚将军诗》诗曰:“沧海鲸波一旦平,将军曾此拜神京。高牙已落降王胆,片石犹存望阙名。旗鼓说坛应号召,龙蛇笔阵尚纵横。芜然旧勒皆陈迹,蔓草寒烟感慨生。”林继衡《闰重阳再游瑞岩,登望阙台》诗曰:“才共岩头倒酒杯,相看此会隔年来。漫惊九月秋将暮,且喜重阳去又回。戴主有心勤望阙,怀人何事怅登台。龙山一任歌乌帽,能得黄花几次开。”
飞来岩:在望阙台之下,及台之底石。架空数丈,宛若飞来者,下可坐十数人。
振衣台:在大洞天之上。陈介夫《登振衣台望海》诗曰:“高台一望俯溟濛,略指方隅认海东。远树半分鳌背雨,危帆低接蜃楼风。云涛浩渺腾青气,烟岛微茫映碧空。最爱川原残照后,落霞孤鹜有无中。”
石屏:在山背之下。
悬石窦:在归云洞之上。
●七山洞
瑞岩大洞天:在飞来石之下。曲蹬数折而行,将至洞分为歧径,左右皆可入,其洞众石环峙,上复有巨石嵌空,宛若石室,可坐百人。
冲虚洞:在大洞天之底,内极窅黑,俗呼“暗洞”;
双龙洞:在伏狮石之右,内圆石如球;
归云洞:在双龙洞后,敞邃亚大洞天,可容数十人。旧有仙枰,今为野人凿去,洞亦就芜。郑履和《归云洞》诗曰:“洞门闲不住,白云自来去。莫道云无归,云亦知何处。”高一福《归云洞》诗曰:“白云关不住,冉冉任风行。出往腾峦秀,归来入洞轻。霞光笼树彩,草色覆烟平。欲尽披云兴,更闻杜宇鸣。”施德政《归云洞》诗曰:“云浮不碍山,洞在无人住。人道云归来,不知云已去。”
小洞:在悬石窦前;
还丹洞:在仙穴之右;
宜睡洞:在醒心泉旁,人迹久迷。少保(即戚继光)记中亦不载。因搜遗得此,并少保诗刻,乃叹:非偶然也。
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林秋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