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不吃酸,走路打捞穿

家乡区县: 龙胜各族自治县

      侗族饮食文化十分丰富,特色食品有腌鱼、腌肉、酸菜、烧鱼、牛瘪、油茶、白蘸肉、侗果等。

      侗家人喜食酸性菜肴,酸味食品以酸汤鱼、腌肉、腌鱼为代表,早在明朝就有侗族吃酸的记载,主要是腌鱼、腌肉的文字记载,腌有一个好处,鱼肉不腐不臭,而且味道鲜美可口。

     侗族人的日常蔬菜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黄瓜、酸罗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

      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历史上有“南人以老鱼为鮓,有十年不坏者”的记载。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做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制作虾酱时,先将生虾与辣椒面拌合,捣碎,再加粥、豆粉、牛姜末、桂皮和盐,搅匀入坛,发酵后即可食用。食用时再以油煎炒,其味鲜酸酥辣,最能开胃佐饭。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

     腌鱼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其时草鱼入冬寒后,处于半休眠状,不再吃食,腹内粪便较少,肌厚肉紧,最适合腌制酸鱼。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特别是在每年放塘时,鱼虾较多,常用草鱼做鱼羹(侗语更坝)。制作鱼羹时,去鱼内脏,用茶油煎炒,然后对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加糯米粉,熬成粥状时,加盐,即可食用。置办酒宴时,以鲜炒鲤鱼、鲫鱼为贵。

     侗族地区还有以稻田养鱼之习,每年栽秧后,便把鱼苗放入稻由,秋收季节稻谷金黄,鱼苗已长成大鱼,届时一面收稻,一面捕;并当即在田边烧起篝火,将捉到的鱼部洗去鳞,用树枝或竹棍穿起,放在炭火上炙烤,直到色黄飘香,用手撕着鱼片,蘸盐和辣椒食用,不仅鲜香可口,而且别具情趣。

     侗家人的饮食离不开酸味,有“三无不吃酸,走路打捞穿”的说法,酸汤鱼不仅肉鲜嫩可口,而且汤酸美味浓,吃了使人心爽气宁,食欲增加,百食不厌,常吃能健脾开胃,帮助消化,制作十分讲究,首先是鲜,原料要新鲜、味道才鲜;二是酸汤是侗家特制的酸汤水;三是反复煮熬,有“鱼煮千滚,吃得安稳”之说。

manli(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