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铃铛舞文化

家乡区县: 毕节市七星关区

  在我们毕节,有着很多不一样的族群和风俗,古老淳朴的民族传统体育独具特色,首先,我们这里要说的是彝族铃铛舞《乌蒙铃》。古老时期,我们拥有很多地方的民族舞蹈,但大多都能已丢失,很多少数民族装遗留下来的都是少之又少的。但是,我们彝族的风俗却保留的很好。

    他们别具风格的民族建筑以大屯彝族土司庄园,奢香博物馆等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代表积淀了很深的民族建筑文化底蕴。以及彝族的"土掌房"、"象祠"遗址等形成毕节民族建筑的特定体系。古老独特的民族戏曲乐器,以彝族的“摄泰吉”、“月琴”、“口弦”,苗族的芦笙、三眼箫、四眼箫,布依族的牛角二胡为代表,充分展示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和结晶。

  民族古籍文化是毕节享誉全国的一个亮点。《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典籍目录》、 《迁徙歌》等70多部3000多万字出版发行,引起了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使毕节成为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院学生实习基地之一。

   古朴典雅的民族工艺以彝族剪纸,苗族蜡染,制绣为代表,别巨匠心。风味独特的民族食品以彝族的“咂西”、“水花酒”、“鸡八桂”、“陀陀肉”苗族的“糍粑”回族的“牛干巴”为代表,他们的热情会感染我们,激励我们,而且他们的那种淳朴的习惯更是喧嚣社会不能带来的赏月感,让你呆在那都不想再走,在奔波了。更不能忘得就是,他们洒血的热情,欢迎常来毕节做客。

尽职的罗米(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