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做客习俗

家乡区县: 龙胜各族自治县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方园2370多平方公里的龙胜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风俗习惯。这是仅介绍瑶、苗、侗、壮四个民族的做客习俗。

一、做客习俗 龙胜的少数民族风纯朴,热情好客,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民族习惯造就了各民族之间来往交流不同的风俗习惯。1、瑶家进门有“三考”,宴席有“看肉”之俗。

当你自遥远的异地来到瑶家,你可否知道自己已进入了一个特殊的"考场"。进到堂屋当主人拿过一张小凳,请你坐下时,你若双手接过小凳,道声谢,立即坐下,主人就会眉开眼笑,意味着第一考已经过关。你若是接过小凳用手摸摸,再吹吹灰尘,才坐下。那对不起,主人立刻就象一陈过堂风,悄悄从后门溜走了。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动作表明自己对瑶乡的感情,有那么一点点打折。
如果你在"第一考"能顺利过关的话,主人接着满面笑容地打来一碗山泉水,庄后地请你喝下,倘若你觉得自己肠胃不好,害怕喝生水,拒绝了,那主人也就随之消失了。如果你能爽快地接过来,赞美说:"多谢主人甘甜的山泉水。"并一饮而尽,那意味着第二考也100分。
当前面两考顺利过关的话,最后一考就是看你对瑶家油茶的态度了。如果你不以为然,或稍露嫌弃之情,那么,不管你前两考成绩多么令人满意,主人还是觉得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拒绝接待你。如果你兴致勃勃地欣赏主人打油茶的手艺,很快,你就尝到有黄豆、花生、多色米花、糯米糍粑和浓香茶水泡成的瑶家珍珠油茶了。
在瑶家吃油茶又很有讲究。道德是拿筷子问题,如果你是未婚的小伙子或姑娘,请记住如果你看中了那位瑶妹、瑶哥,就请拿一支筷子,如果没看上谁,就拿一双筷子。其次,喝油茶还要与多情的瑶妹对唱山歌,就明来意。若有情有义者,就留下来用餐,品尝瑶家自己上山打的野味,喝上瑶家醇香的水酒,瑶家就当你是自家人了。
在瑶家做客,当开席的时候,你会发现席间有一块半斤八两生的五花肉,一位客人用筷子夹起那块大肉,往另一客人面前拄,这位客人往下推,互相推让,如同推磨子一般,夹一次说一声"看肉啊!"推来推去,最后还是所它放入锅里,放时说一声"看肉啊!"一直到锅里的菜几乎吃光了,那块肉还在锅内。
这种"看肉"的习俗,表示主家富有,吃不完用不尽,也表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如果哪位客人吃了,就是对主人的藐视,以后要塞断亲路的。
朋友,如果你参加瑶家宴席,请别忘了"看肉"的习俗啊!

2、进苗家"三忌",吃油茶有规

进入苗家请拮万记住一忌吃"豆腐酒",二忌穿湿草鞋进林楼;三忌倒水下廊檐。所谓"豆腐酒"是苗家把在异性亲属之间讲粗话、脏话、鄙话、叫挨吃"豆腐酒"。所以八苗家讲话要文明,特别见到异性长辈更不可以说脏话。
苗家用浓香的油茶款待客人,不过当你接过油茶碗时,就不只喝一碗两碗便罢休,而是三碗、四碗、六碗。素有"三碗油茶三冬暖,四碗油茶四季香,六碗油茶人和六畜绵兴旺,水陆平安幸福长。"因此,你不可拒绝主人的好意,否则主人就疑你嫌他贫寒,难一起交攀,若你尽情而食,吃得越多,越表明你对苗家的情谊深刻了。

3、侗乡做客吃有讲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到侗家做客,免不了吃饭饮酒。只不过侗寨的吃法有诸多讲究。在侗家看来,鸡、鸭、鹅的心肝、尾翘、胸脯是精华所在,只有侗家的老人才有权吃这些肉。而糯米饭和酸肉、酸鱼则是款待宾客的上品菜肴。
"侗不离酸"是侗家饮食文化的写照,侗族主食糯米,由于其粘性大、不易消化,所以辅以各种各样的蔬菜酸和酸鱼酸肉。这些酸鱼、酸肉是在秋天用盐酒浸咬之后,拦上糯米和甜酒糟放入大坛子中密封这种腌制法一般保存三至五年,而酸草鱼则可保存几十年之久。几十年的酸草鱼主要用于老人防老,除非家里来了贵宾客才有机会享受如此盛情,有"十年酸鱼送老酒,做人一世也抵得"之说。此外,侗家还有手抓糯米饭的习俗。糯米饭配酸鱼酸肉,味道十分鲜美爽口在这还要奉客人不可吃得十成饱,一般吃到七、八成就可以了,因为煽动米饭到胃还要膨胀一次,此前有人由于不懂此规律,有过进食过量而胀死的。

4、壮乡做客有规

壮乡里里外非常干净、整洁,到壮寨来你可不能随地吐痰,不能空脏鞋子进屋,要注意卫生,对唱山歌,能饮水酒者,壮族同胞最欢迎。

 

manli(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