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一个饱含浓厚信仰的圣地,在这里我们与历史相遇。井冈山一座资源富饶的宝山,在这里我们与井冈山独特的四大山珍相识。井冈山,幽谷林立,满山竹木长,遍野药材生;井冈山,奇峰怪石,造型别致、形神兼备,飞禽走兽、虫蛇鱼蛙也隐居其间。其中石鱼、大鲵、石蛙、石耳四者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而它们便是井冈山独特的四大山珍。
井冈山独特的四大山珍:石鱼
石鱼是井冈山独特的四大山珍中一种高级营养食品。石鱼多半栖附在井冈山的飞瀑深潭,高峡山崖石缝间。因其有特别功能的吸盘,它能吸附在峭壁上逆水前进,所以称为石鱼。
石鱼腹扁淡白,背侧圆滚,表皮呈棕褐色。最大长达四寸左右,体重二至四两。每当盛夏暴雨之后,石鱼即成群逆水上溯,鱼影蒙蒙,此时为捕捞石鱼的好时机。在井冈山不论是高山之巅的小溪,或是谷底的小河,都产有此种鱼。石鱼,肉细嫩鲜美,含有高蛋白,低脂肪,不论炒、烩、炖、泡,都味道香醇。
井冈山独特的四大山珍:大鲵
大鲵这个称谓也许大多数人对其都很陌生,但如果梧桐子告诉您它又名娃娃鱼(因其叫声似婴儿啼哭)您一定有所耳闻了吧。大鲵形态奇异,长有四脚,躯干粗壮而扁,尾侧扁,背面棕褐色而有大黑斑,腹面色淡,体重一般二至三斤,大的可达四、五十斤,大鲵是一种稀有的两栖类动物。
大鲵平时喜栖于山谷清澈的溪流岩石底下,一遇大雨或山洪暴发,又常常离开水面,有时还会攀缘上树。专以鱼、蟹、虾、蛙等为食料,是山里水中的“恶霸”。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茅坪八角楼曾以群众送给他的大鲵,启发、教育人民起来革命打倒土豪劣绅。
井冈山独特的四大山珍:石蛙
石蛙乃井冈山独特的四大山珍中珍稀的两栖动物——棘胸蛙,在井冈山大多生活在海拔六百米以上的山涧溪水的石隙而得名,故井冈山群众称它为石蛙。石蛙,个大体肥,四肢发达。一般每只二、三两重,大的可达半斤以上。肉质鲜嫩,不论炒、炖,都香溢齿颊,营养丰富,是高级养身补品,它的美味,可与古巴牛蛙媲美。
第一次见石蛙都会觉得它长得有点丑,它外观上皮肤稍粗,全身呈灰黑色,然而这却是它的“保护色”。珍贵的石蛙,在它生活的地方,大都有毒性猛烈的蕲蛇。所以,它全身呈灰黑色与深山密林中的石崖相仿。它的最活跃季节是五至七月,每当山林寂静,黄昏及夜间才出来活动,人们也就在这个时候扑捉它。但因扑捉石蛙既要提防蕲蛇,又要深夜打着松柴明火才能抓到,所以,过去在井冈山的餐桌上如有名菜石蛙,那必然是贵客的来到。
井冈山独特的四大山珍:石耳
石耳是一种黑色孢菌类植物,井冈山独特的地理气候造就了这一奇特的山珍。井冈山地处中亚热带,冬寒不剧,夏暑不酷,雨量充沛,且多云雾,所以石耳就在这儿安了家。石耳,生长在万木葱笼、崇山峻岭的悬崖陡壁上。大者盈尺,小者如掌,外表呈铁黑色,薄如纸,形状如耳,故称石耳。它不仅是珍稀的佳肴,而且是贵重的药材。食用,清香可回,滋阴补肾;药用,清凉解毒,降低血压,疗效显著。
据梧桐子网站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得到:井冈山石耳的采摘旺季是五至六月,年产千余斤。石耳吸附在石壁上,生存虽然只需湿润的空气,频繁的雷雨,短暂的阳光,但采摘比较艰难。采摘者需套绳索,攀缘石壁才能摘到。所以石耳向来视为井冈山一大珍宝。早在北宋,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在《答寄石耳》诗中,就描述了采摘艰难和食用的价值:
吾闻石耳之生长,常在苍崖之绝壁。
萝扪挽葛采万仞,侧身委骨豺虎宅。
筠笼动浮烟雨姿,沧汤磨沙光陆离。
竹萌饼饵相发挥,芥姜作卒和味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