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县境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江汉平原东北部,属湖北省孝感市,县境北接安陆市、西连应城市、南望汉川市、东邻孝南区。地理坐标东经113。37'—113。52',北纬30。45'—31。12',县境南北间距52.8公里,东西间距19.8公里,面积604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云梦县地貌形态简单,可统称为平原。全境地势北高南低,高差不大,最高处为境东北的枫梓岗,海拔76.2米,最低处为县东南的北湖垸,海拔19.0米。云梦古时属荆州之城,周为云梦荆州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属楚国。自秦至魏、晋、南北朝,一直属安陆县。南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分划安陆县南境设置云梦县,县治在云梦城(含城关东部“楚王城”)。北宋熙宗二年(1069年),省云梦为镇并入安陆县,元佑元年(1086年),复 立云梦县,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在湖北建立政权,改云梦县为固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后复立云梦县。云梦建县后一直属安州(安陆郡)。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安州为德安府,云梦县隶属德安府直至清朝终结。中华民国建立废府设道,云梦县属湖北省江汉道。1926年废道,直隶于省。1932年,湖北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云梦县属第五区(区署驻随县,1936年起改称第三区),直到解放。1948年4月,建立的云孝人民民主县政府,隶属中原解放区江汉区鄂中专署 。1949年6月,云孝县复名云梦县,划属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区)。1959年11月,孝感专区并入武汉市,实行市管县。1960年8月,云梦县并入安陆县。1961年5月,恢复孝感专区。1961年12月,云梦县恢复建制。1970年,孝感专区改称孝感地区。1993年,孝感撤地设市,云梦县一直由其辖属。云梦县境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江汉平原东北部,县境北接安陆市、西界应城市、南望汉川市、东邻孝南区。地理坐标东经113。37'—113。52',北纬30。45'—31。12',县境南北间距52.8公里,东西间距19.8公里,面积604平方公里。云梦县地貌形态简单,可统称为平原。全境地势北高南低,高差不大,最高处为境东北的枫梓岗,海拔76.2米,最低处为县东南的北湖垸,海拔19.0米。云梦县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过渡性气候带,四季分明:春暖、夏炎、冬寒。年均气温16℃,年均日照量1993.6小时,年均降雨量为1074.5毫米,无霜期年均为247天。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5亿元,增长33.1%;财政收入9.48亿元,增长30.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92亿元,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亿元,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7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9400元,增长14%。工业经济逆势而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8亿元,增长24.3%。骨干企业支撑有力,富思特集团、宏博集团、大展钢铁、蓝天盐化、九牧金属、中一科技共上缴税收2.4 亿元。新建了美林药业、汉美光电、芬怡内衣、嘉邦斯新材料等企业,蓝天盐化技改、中一科技铜箔、优尼科光电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成长工程成效明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新增税收过千万元企业1家、过百万元企业9家。中一科技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云梦鱼面”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妥善处置宏博集团矿区塌陷事故,企业顺利恢复生产。金梦达破产清算工作基本完成,化机厂、化肥厂改革全面完成。现代农业活力凸现。战胜了历史罕见的多季连旱,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蔬菜、畜禽、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云梦成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省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全省农机化示范县。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佳富实业、益嘉林业、久顺扩能、楚王水产等项目相继竣工,九洲肉牛等项目开工建设,林木和水产品加工走在全市前列。“三万”活动深入开展,扩挖塘堰3850口,疏浚渠道223公里,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县河防洪等工程,完成了倒店、义堂、胡金店、清明河7.2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我县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农业执法工作受到农业部表彰。第三产业日益繁荣。文化旅游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引进深鸿润集团开发楚王城景区,黄香文化园建设加快推进。物流业加速发展,新上了宝金一期、白云二期、同诚二期等重点物流项目。金融支持地方发展力度加大,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41.2亿元,新增8.4亿元,贷存比提高了1.9 个百分点,我县再次被评为全省金融信用县。新成立小额贷款担保公司1家,农商行组建工作按期推进。商贸服务业活跃兴旺,供销、粮食、物资等单位经营效益稳步提高,烟草、电力、石油等企业利税持续增长,邮政、通信、保险等行业较快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