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雷水族文化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东部,距县城41公里,距都江镇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通村公路接321国道(三都至榕江油路)。地处黔南的都柳江与龙江上游分岭的山脉中。周围有大坝、枫柳、里小、里送、棉花地、崩坡、甲雄等水族村寨,计4000余人,形成以怎雷上寨为中心的水族文化社区。怎雷水族寨建于山坳缓坡地段,背负青山,前临深涧,层层梯田由山脚累级而上,气垫恢宏。民居随着山势的起伏,巧妙地组成了一幅“入村不见山、进山不见寨”的山野村居图,形成了“天人合一”优美、宜人、质朴的人居环境。现有居民68户,253人,均为水族。在这里繁衍生息300余年的水族同胞,至今仍保留和传承着水族图腾崇拜、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和文化艺术。
寨中民宅多依山而建,均坐东向西,屋架有穿斗抬梁混合式和穿斗式两种,屋面多以小青瓦覆盖,也有少许草顶、树皮顶。无论“杆栏”还是“杆栏式”建筑,开间以“三间两厦”、“两间两厦”为主,进深九檩至十三檩,楼层大多为一楼一底,也偶有两楼一底的建筑。底层设石碓间、杂物间及猪、牛圈等。顺山面一端置楼梯,上置向上开的盖板,形成一道安全防护门,可以防野兽和匪盗。屋面结构有“竹竿水”、“金子水”、“八字水”三种。分11步水、13步水、15步水,建筑大小根据主人财力而定。
怎雷村特别注重存放粮食的禾仓,当地水族有一种说法:不管有房、无房,都要先盖禾仓后修房”。禾仓建造方式与住宅基本相同,每家有一个以上粮仓。
怎雷水族古建筑群是水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是研究水族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史的重要实物,
怎雷水族寨由于地处绵延的大山之中,交通闭塞,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水族文化特征,尤其是民居建筑群更为突出。现仍保存着11栋上百年的“干栏”民居,与贵州出土的汉代陶屋形式十分相近,为研究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木结构建筑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见证。
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将会使您流连忘返,陶醉在怎雷水族文化村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