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景区

家乡区县: 洛阳市洛龙区

      千百年来,白云山名胜古迹虽多,但屡经兴废遗存很少,尤以近百年来历经沧桑,频遭破坏,到解放时,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解放后,白云山才获得新生,广州市政府组织群众,广植林木,修筑了10个水库,开辟公路沟通南北,修建山北、山顶公园及山庄、双溪旅舍,重现了白云山万木葱茏、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

      白云山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白云山地处我国南方,属亚热带气候区,植被种类相当丰富,拥有植物876种,其中有5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鹅掌揪、土治香、降香黄檀、油杉、大叶竹柏等。野生的657种植物中,许多种类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如用材树种86种,药用植物343种,野生观赏植物97种。白云山的绿化覆盖率已达95%以上[2],据统计,白云山目前共有绿化面积4.2万亩,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可供近300万人正常呼吸之用,被称为广州的“市肺”(所谓“市肺”,就是指白云山位于城市中心,山上大面积绿化,是个天然蓄水的固态水库,是个抗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又是空气净化器和调节器)。据测定,白云山空气质量已达国家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国家o类标准,地表水质也达到国际规定。一些山涧水、泉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

       白云山自2006年底开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以来,白云山管理局在硬件、软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按国标制作旅游专用交通标志;在西门建成目前广州市最大的生态停车场,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对白云山南门游客中心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和扩容,总面积约400平方米;风景区内的大小引导标识达到14类,900余个;投入约2700万元,完成了“数字白云山”信息化建设工程,全国首创风景区电子巡查系统;在国内风景区行业内首创了灯杆编号定位系统;新修健身绿道12公里等。白云山景区新修了健身绿道12公里,超过4万人参加义务植树,种植乔灌木26649株。如今,白云山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

曲终依不散(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