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开阳,发展劲头正足。 东部,贵州西电东送构皮滩电站淹没区清库已近尾声,高峡出平湖,新旅游景区行将出现。西部,磷化工共生耦合产业组团强势崛起。南部,集峡谷、地缝风光、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渐入佳境。北部,高效农业及国家级示范烟区已成型。
开明、开放、开拓的开阳人,顺应改革浪潮,锐意进取,成就辉煌。
循环经济强势崛起
今年前三季度,开阳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同比增长31.6%,而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79%。
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是开阳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
开阳县是全国三大磷矿产区之一,在磷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也让该县十分“头疼”。
资料显示,目前,该县黄磷年产能14.7万吨,一年大约产生3亿标方的黄磷尾气,产生磷渣、煤粉灰等固态废弃物100多万吨。
开阳县选择了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全力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在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中,开磷120万吨磷铵、山东兖矿60万吨合成氨项目等10个生态重点项目迅速展开,推动磷化工产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同时,开阳县还积极从工业“三废”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黄磷尾气综合利用方面,磷都化工公司年产2万吨甲酸项目、磷化工公司年产3万吨甲酸钠项目、青利天盟公司年产7万吨甲酸钠项目等一批以黄磷尾气为原料的项目,或已投产或年内试产;在废渣综合利用方面,安达磷化工公司一亿块磷渣砖项目、黔能天和公司25万吨磷渣微细粉项目等一批以磷渣为原料的项目也已启动投产。
开阳县提供的资料表明,今年,该县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率可达26%,磷渣综合利用率可达15%,其中,仅黄磷尾气和磷渣综合利用项目就将实现产值1.6亿元。
预计到2009年,开阳的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率将达62%,磷渣综合利用率将达22%,黄磷尾气和磷渣综合利用项目可实现产值5.2亿多元;到2012年,开阳工业“三废”利用项目产值将达到10亿元。
现代农业方兴未艾
开阳龙岗现代农业园,占地达到600余亩,集养鸡、养特禽以及加工于一体,是目前全省最大规模的现代农业园。
贵阳市民的“菜篮子、油罐子、米袋子、茶盒子”,是开阳农业锁定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利用“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品牌效应,不断拓展现代农业领域,特别是2007年起,开阳县进一步理清思路,调整“东、中、西”产业发展布局。每年安排200万元贴息资金支持发展种植、养殖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市场拉动、政府扶持推动、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以富硒粮油公司、华兴油脂公司和台农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在开阳迅速发展壮大,有效促进了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转变。随着农产品产、加、销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迅速崛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队伍不断壮大,农村专业协会现已发展到61个,会员近2万人。
统计显示,2007年,开阳县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4.17亿元,其中畜牧7.73亿元、种植业6.12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将达到15.3亿元。
旅游活县渐入佳境
开阳的旅游并没有因冬天的到来而“冷”。
每到周末,从贵阳和重庆到这里来杀年猪吃刨汤的人络绎不绝。
清龙河畔长虹村诸葛寨的腾明芳说,她家今年现在已备好给游客赏冬景、吃刨汤的生猪360余头,游客去了以后,可以“点杀生猪”吃到新鲜的刨汤肉,同时还为客人备办农家香肠、腊肉加工。
开阳县不但旅游资源丰富,还拥有贵阳市各县(区、市)中最高的森林覆盖率。
以喀斯特山水风光为主要特色的南江大峡谷、香火岩峡谷、紫江地缝三大景区,被专家誉为“中国绿色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同时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155个最具发展潜力的景区之一。
2004年全省旅游总体规划中,南江大峡谷景区被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评定为我省最具发展潜力的A级旅游资源之一。马头、格林等村寨群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打造的49个乡村旅游村寨之一。
近年来,开阳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宜人的气候环境,按照“三年建设旅游大县,五年建设旅游强县”的发展目标,鼎力打造“多彩贵州,奇在开阳”和“避暑胜地,人间仙境”的旅游品牌。
该县一方面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过几年的打造,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该县紧紧围绕“避暑季”大型宣传活动,积极到武汉、长沙、重庆、广州等城市举办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提高了开阳县旅游的知名度。
目前,已开发的南江大峡谷、清龙十里画廊、明皇御等景区成为游客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之地,倍受游客青睐。统计显示,在去年实现700%高增长的前提下,截至今年10月底,开阳接待游客74.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35.9%和5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