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说到了漠阳古韵的上两个景点,接着,我们就说一下后三个景点吧。
(1)
那乌河是阳春市漠阳江上游的一条支流,两岸绿草茵茵,常年流水汩汩,青山绿水,翠竹摇曳,悠长绵远。在古桥的映趁之下,尽是一派旖旎无限的田园风光,这里是阳春游的必经之地。
那乌河流经春湾镇那星村委会,在那宽畅的河面上,横卧着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游人若在古桥上款款行走,仿佛从天而降,时光倒流,回到了十八世纪中叶,转眼间,行人又被深深的绿叶所溶盖,使傍观者遐思万千,顿觉诗意无限。
那乌古桥是阳春市现存的古建筑之一,离春湾镇7公里,其建于清朝道光25年(公元1845年)。该桥高9米,长40米,桥面宽4米,是用大理石砌成的双孔石拱桥,更显古朴文雅。古桥历尽沧桑,桥身虽然有些残损了,但却风姿依然,两个桥墩似擎天巨柱撑住桥身,使古桥历经162年风雨而屹立不倒。这座桥座落在春湾风景区公路西侧,在路边伫立眺望,远处碧峰耸秀,近处青竹勾漏,脚下流淌着清澈的溪河水,竹林间几座古老的民宅依稀可见,桥上芳草萋萋,骑牛牧童或撑伞的村姑从桥上偶尔走过,令人饱览一幅栩栩欲活的乡间风情画。
(2)广东阳江市漠阳江麻汕河段抽沙的民工日前从江底连续挖出七棵古树,这些古树现在已运回阳江市区石觉寺码头。
记者在石觉寺码头看到,这七棵古树都比较大,其中有两棵树树长近二十米,树中部直径约一米。另五棵树十多米长,树中部直径全部超过七十厘米,都有河中附着物,一些树木的表层已开始炭化,用手可撕下来,一些则很硬。据了解,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漠阳江麻汕河段捕鱼的渔民不断发现河底有古树。近年来,在那里抽沙的民工几乎年年都碰到大树。但这些大树属什么种?呆在河底究竟有多久?没人说得清。外,距漠阳江麻汕河段直线距离不到十公里的麻地美村运河,朝观村田垌相继发现大片的地下树木,现在地面上还生存有水松等稀有古树种。有关人士推测,上述区域在原来应为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后来因为地壳变迁,将树木掩盖在地下。关人士呼吁,广东漠阳江发现的这些古树,对研究阳江地区早年的历史、气候、地理变迁等将提供丰富信息。建议有关部门对这些大树进行封存处理,留待研究之用,也希望有关专家能提供帮助。
(3)“独石仔”洞穴遗址位于广东阳江春城东北30公里处,坐落在陂面镇鹿村岗西南面独石仔石山。东有漠阳江,西有大朗、马尾、石人诸石灰岩山峰。由于独石仔独自屹立于诸山的环抱中。故名为“独石”。独石仔洞穴,在山的东麓,是一个裂隙溶蚀形成的高15米、宽28米、深40米的山洞。洞穴两端较高,中部稍低,面积约200平方米、洞口面向东南倚山近水;洞内通风,干亢透气,有暗有光。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xinchu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