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走廊亦称榆(渝)关走廊。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与河北省山海关之间,东临辽东湾,西依松岭山,西南—东北走向,长约185公里,宽8~15公里。
锦州、葫芦岛、兴城、绥中、山海关等城镇是扼守走廊的军事要地。走廊背山面海,丘陵起伏,形势险要,是沟通山海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历来为兵家征战必经之地。明天启六年(1626),后金努尔哈赤率兵围攻宁远(今辽宁兴城),企图打通走廊,夺占山海关。明将袁崇焕借城防坚固,挫败后金军,史称“宁远大捷”(见宁远之战)。次年,皇太极亲率大军围攻锦州、宁远,明军依有利地形,凭险据守,重创后金军。明崇祯十三至十五年(1640~1642),松(山)锦(州)一战中,明军关外主力丧失殆尽,走廊遂被清军占领,成为清太宗进图中原的前进基地。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见直奉战争)中,奉军配置在绥中、兴城、锦州一线,以辽西走廊为依托,攻破山海关,进入华北。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克锦州,继而占领走廊,封闭东北与关内的陆上通路。今有京沈铁路贯穿走廊。
走廊自古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明清宁(兴城)锦之战、松(山)锦之战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1948)均在此进行。也是英雄百战之地,多少治国之能臣、能征惯战之悍将在这里生长战斗,创下惊天动地的业绩。明代及明清之际,李成梁、熊廷弼、杨镐、孙承宗、洪承畴、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王在晋、吴三桂等以及清代创业之君努尔哈赤、皇太极都在这儿施展出他们纵横捭阖的才略,演出了一幕幕历史的活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