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南部,县城南距省会长沙市60公里,南滨洞庭湖,湘资两水尾闾,东经 112 °30 ′-113 °02′,北纬 28 °30 ′-29 °03 ′。湘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距离南部上游的长沙航电枢纽仅10公里。把全县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丘陵岗地,西部为滨湖平原。全县辖19 个乡镇,419个行政村,总面积1581.5 平方公里,人口75万。城区规划控制面积达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5万。
湘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湘阴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南朝刘宋元徽二年正式置县至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千百年来,县境内不仅留下了“规模甲通省”的宋代湘阴文庙、岳州窑遗址、南泉古刹、“双塔凌云”的文星塔和乌龙塔、清朝中兴名臣左宗棠故居等一大批文物古迹,更有任弼时纪念碑、陈毅安烈士纪念馆、辛亥革命元老郑照熙故居、陈嘉佑将军墓、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等近代中国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湘阴县1(30张)造就了宋代名儒周式、历相五朝的明代户部尚书夏元吉、清朝“中兴名臣”左宗棠、首任中国驻英法公使郭嵩焘、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先导范旭东、著名教育家民国教育总长原北京大学校长范源濂、著名作家康濯、抗洪英雄高建成等一大批先哲时贤,建国后,原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同志曾任第一任县委书记。孕育了极具湖湘文化底蕴的“团结拼搏,奋发图强”的湘阴精神。湘阴不仅史脉悠长、人文荟萃,而且山水相映,风景秀丽。郁郁葱葱的东部丘陵区被誉为“天然氧吧”,绿树成荫的西部水乡被称为“负离子仓”,横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珍禽云集,极具湖乡特色的“湘阴八景”久负盛名,青山岛、鹅形山度假休闲村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出处。
湘阴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湖南省境内的湘、资、两水流经湘阴,湘阴风光(20张)县境内河沟纵横,湖泊塘堰星罗棋布,全县总水域面积 98.6 万亩,其中可养殖水面 13.3 万亩,可捕捞水面 41 万亩。自然水域水产品种类达 112 种,其中常见的名贵品种有鲤、青、草、鲫、鳊、鳜鱼和龟、鳖、蟹等 30 余种。水生植物有湘莲、芦苇等 10 余种。湘阴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有山林 24 万亩,总覆被率为 12% 。林木蓄积量为 33 万立方米。用材林和防护林树种主要有杉、马尾松、旱柳、意大利杨、樟树、泡桐、枫杨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茶、油桐、柑桔、棕榈、梨、桃、李等;主要四旁绿化树种有细叶女贞、大叶女贞、法国梧桐、圆柏、侧柏、火力楠、桂等;珍贵树种有古银杏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