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拉响的时候 百灵鸟唱起歌来
亲人们哪欢聚的时候
诉说我久别的情怀......
——《我从草原来》
苍茫草原,何其大哉!什么乐器的音域,才能在此跨越四方?
也许你会惊叹:他们放过羊群放过马群,放过了风沙也放过了风暴,追逐过彩云迷恋过花草,却祖祖辈辈将心放置于一把马头琴,任其在天地间飘绕。
有人说,马头琴是“草原钢琴”,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真”;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天籁”;用三个字形容,那就是“原生态”。
如今,在“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乌审旗,马头琴如绵延而生的沙地柏,一丛又一丛地蓬勃涌动于毛乌素沙漠腹地,在九曲黄河三面环抱中见证着传统文化的根脉,蒙元文明的坚守,文化产业的创新……让我们听一曲琴声,它在静静倾诉。 在乌审旗,“十个人里就有一个会拉马头琴”。走在宽阔的街道上,城市景观文化工程已经立竿见影,到处可以寻觅到马头琴文化的影子:拥有马头琴湖的鸿沁湖公园、点缀马头琴造型的路灯;而在农村牧区,一户人家守着自己方圆十几里的牧场,一个蒙古包,一圈牛羊,一把马头琴就能扫去沉寂的夜色,让心澄明起来……马头琴已经融入到乌审旗基层群众文化的血脉里,一切都如音符般在跳动,没有哪一个地方能向乌审旗这样全民酷爱马头琴,全民学习马头琴。 把马头琴文化的根植于基层群众间,让悠扬的琴声萦绕在大街小巷、绿草蓝天间,这是乌审旗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一张“底牌”,攥在手里,就能让文化沾满泥土的香味,茁壮成一棵参天之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