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美丽的家乡原来有这如此悠久的历史,我在那片土地生活10多余年 竟然不知道有这样光辉的历史,感谢梧桐子 让我更好的了解了我的家乡 希望大家和我一同去欣赏我的家。
古蔺县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古蔺县白酒产业发展旺盛,是郎酒故乡,以郎酒为龙头的酱酒产业集群也已初步形成。古蔺县旅游景点众多,以黄荆风景区、泸州红龙湖公园、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美酒河最为著名,黄荆风景区更是瀑布、叠水、山溪、悬泉、高山湖泊、峡谷、丹霞、绝壁、怪石、奇峰、原始林、次生林、人工林等自然景观应有尽有。
古代为西南夷地,系彝、苗、羿人聚居地。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纳溪县以南设置羁縻蔺州,古蔺属羁縻蔺州地域。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古蔺属潼川府泸州。元代,古蔺先属四川行省永宁路,后属四川行省永宁宣抚司。
明代,古蔺先后属永宁长官司、永宁安抚司、永宁宣抚司和四川布政使司叙州府叙永军粮厅。明洪武四年(1377年)置永乐卫,二十三年置白撒(今白沙)千户所,卫所 隶贵州都司。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裁叙永军粮厅并入永宁县,古蔺属永宁县。雍正九年(1731年)置古蔺巡检司于古蔺州隶叙永厅,置赤水分县于赤水河,隶永宁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廿五日(2月26日),永宁县自今叙永东城移至古蔺场。宣统元年(1909),改县名永宁为古蔺,属永宁直隶州管辖。 天启三年(1630年)置叙用善后厅后改为叙用军粮厅。1911年11月27日,古蔺保路同志会在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古蔺独立,成立古蔺县大汉军政府,李晓青任都督。同年12月6日,蜀军政府派马集成等13人来蔺视察。次日,李晓青派兵杀害马集成一行12人及同志军10人。同月21日,杀害古蔺同盟会重要成员周南,史称“打马杀周”。
民国二年(1913年),古蔺属下川南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古蔺属四川省政府,同年废永宁直隶州,古蔺县隶属于四川省永宁道。改军政府为县知事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古蔺属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19年隶四川省政府,21年裁赤水分县隶四川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0日,古蔺县解放,隶属川南行政区泸县专员公署。解放初期,为适应土地改革,缩小区划范围,1952年,古蔺县属四川省隆昌专员公署。1953年古蔺县设16个区6个镇162个乡,后几经调整,1958年改乡为人民公社,1960年改隶泸州专区,古蔺县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1984年复改人民公社为乡,古蔺县辖10个区1个直属镇72个乡一个区辖镇1985年划归泸州市辖,1985年,省辖泸州市成立,古蔺县属泸州市。
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大村区所属的复陶、二郎、新华三个乡合并组建二郎镇,将箭竹、乌龙、大寨、马嘶4个乡(马嘶乡从建新划入部分地域)改建为苗族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古蔺县组建为12个镇17个乡(其中4个苗族乡)。1997年,古蔺县面积3181平方千米,人口70.8万,辖12个镇、17个乡(包括4个民族乡),614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4558个村民小组。2004年,古蔺县行政村由原来的614个减少到269个:1000人以下的村有1个;1001至2000人的村有44个;2001至3000人的村有137个;4000人以上的村有24个。辖29个乡(镇),269个村。2004年,古蔺县全面推行强村扩组,古蔺县由原来的614个行政村调整为269个行政村,23个居民委员会调整为16个社区。村建制调整后,有的乡仅管辖2—3个行政村。2004年底,古蔺县辖12个镇、13个乡、4个民族乡(马嘶苗族、箭竹苗族、大寨苗族、乌龙苗族),269个村委会、16个居委会(社区)(其中城市社区3个),4558个村民小组。古蔺县面积3182.3平方千米(实控3183.5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801544人。2006年末,辖12个镇、1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