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林”,始创于1934年,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杨凌示范区。1999年9月11日由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并于2006年正式设立“研究生院”,是中国设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大陆“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定位为“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学校地处陕西关中腹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占地面积3012698平方米,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是学习深造的理想之地。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校园环境优良。学校校园布局和谐统一,绿化、美化、亮化成效显著,四季风景秀美,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享有“生态式园林学府”的美誉。学校主要分为南北校区,南校区包括资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中心图书馆、科研主楼、体育馆、博览园以及林学院、农学院、园艺学院、经管学院、成教学院、水建学院等单位,北校区包括水保所、后勤集团、产业集团、出版社、体育部以及机电学院、信息学院、生命学院、葡萄酒学院、动科学院、人文学院、外语系、动医学院、植保学院、食品学院、创新实验学院、理学院等单位。
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占地面积44730亩,其中校园占地面积5914亩,校舍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学校校园分为南校、北校两个主校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有自己独立的校区,是各自的实验室、行政办公室所在,兼顾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和训练。此外,学校还拥用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野外站台、林场、农作站、养殖场、动物医院等校外研究与教学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园建设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现北校区3号教学楼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古朴,系1934年建校时国民政府资助所建;位于北校区的原昆虫博物馆的建设亦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资助。1999年合校以后,新增和修葺的校园建筑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如新建的北校区8号教学楼、北校区机电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水建学院校区教学楼、南校区1号、2号和3号教学楼、南校区国际交流中心建筑群(含科研楼、图书馆和行政中心)、北校区标准体育场、南校区博览园建筑群、南校区室内体育馆、南校区游泳池以及若干标准化学生公寓和食堂等等。校园原有建筑也得到了修葺和完善,如北校区3号教学楼和图书馆、南校区原林学院实验楼、南北校区体育场和风雨操场、北校区游泳池、食品学院教学楼等都进行了加固、翻新以促进教学和服务学生。南、北校区各有1个“绣山学生活动中心”,系台湾企业家朱英龙先生资助所建,“绣山”为其父朱绣山先生之名讳,现南校区“绣山学生活动中心”大厅内有朱绣山先生雕塑一尊。邵逸夫先生亦捐资建设了博览园内的昆虫馆和动物馆,现已成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校园内的建筑和设施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师生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