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庙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县西路,原名关帝庙,因建在顺德县城西山(凤山)麓上,群众习呼为“西山庙”。西山庙依山而建,历经重修扩建,现为清光绪年间重修格局,
西山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历代均有修葺拓建而成今貌。整个建筑群生向东北,依山构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依次为山门、石阶、前殿、正殿、偏殿、香亭、廊庑等。
远观层次分明,典雅庄严。山门外立面为三楼三间的砖石牌坊。脊顶通饰日神、月神、和合二仙、鳌鱼、双龙戏珠等题材的石湾瓷脊。其余门额、墀头等处砖雕亦十分精美。进人山门后,驻足仰望,殿阁辉煌,彩瓦飞檐隐现于绿叶丛中。石阶左侧有“玉泉”小景观,潺潺流水,曲径通幽,殿前平台的巨榕,叶茂枝繁,浓荫匝地。
西山庙前座为大门与前殿连体,正面成阙门式样,三门并列,高大轩敞。阙门两侧为左右衢门,原有磴道通后山。后座为正殿,矗立在数十级宽阔的石阶之上。庙里庙外多砖雕、灰塑、壁画及彩陶塑像.
几个旅游景点:
1.正殿
西山庙面向东北,清代四合院式建筑,面积约六千平方米,分山门、前殿、正殿、偏殿、院阶、香亭、庑廊等部份。正殿建筑为硬山式顶,五架梁。顶盖绿琉璃瓦,有滴水、檐板饰花草木雕,人物故事画等,俯龙形饰转角斗拱,庙内柱式有方有圆,用材有木有石,石方柱边多作竹节形、棱形、圆形等刻装饰。柱础有覆盆、瓜楞、斗形、方形等。正殿圆木柱刻联语一对:
地脉控三城赖有圣神长作镇;帝心超万古相从裨护亦传名
上联指我县古城只有东、南、北三城门,西方建关帝庙于此;下联指追随关帝的周仓、关平亦留名世上。该联为清代光绪乙未(1895)时之物。
2.山门
山门面阔五间,脊顶通饰石湾陶艺双面组画、日神、月神、和合二仙、鳌鱼、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瑞兽等。陶塑组画均为三国的故事题材;有“秉烛夜读”、“卧牛山”、“关家庄”、“访水镜”、“三顾茅庐”等,人物古朴传神。正面门额悬“西山庙”金漆木雕竖匾一块,其左右两旁,为晚清时石湾文逸安堂造之陶塑“二龙争珠”,下为砖雕“渭水求贤”及麒麟、凤凰等组画。正门旁悬金漆木雕对联:
愿天常生好人
愿人常行好事
正门口前,刻有团龙石陛一块,两旁门口楣额上,分别刻有“左阙门”和“右阙门”字样。门前台阶两旁,置放着高达两米石狮子一对,台阶而下,左右还有石门楼和便道,分别刻“鹿径榕阴”和“凤岭朝晖”整个山门庄严雄浑,气派宏丽。
进入山门后,横宽十一米的石步级展现眼前,使人心境开朗。抬头处,月台后之殿堂灰塑瓦脊,隐现绿叶丛中。登二十一级石步级,经过三个缓步小平台,便抵庙内宽广的院阶。其左侧有“玉泉”小景观,潺潺流水,曲径通幽,羊肠小道蜿蜒而上,这是旅港乡亲何竹平先生捐建而成。院阶而上,再有平台,左右有两大巨榕枝繁叶茂,覆盖了殿前平台和半个院阶,虽盛夏登临而暑气全消。
3.陶塑
西山庙的陶塑瓦脊、墙头灰塑、墙檐壁画、石雕、木雕等是一大特色。陶塑瓦脊讲究艺术造型,脊饰比例较高,脊饰 “广罗戏剧故事题材,博览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西山庙山门花脊,采用此为门额上的装饰、日月双神、独占鳌头、双风朝阳、百年好合单体陶塑对称分布,三顾茅庐、夜读春秋、仿水镜、收关平、卧牛山五组三国故事,连景穿插其间的装饰手法,从而使花脊表现出错落有序,产生极为丰富的韵律美,组成一幅有条不紊的立体画面,层次分明,光彩夺目,场面宏伟。西山庙的陶塑瓦脊原是由康熙年间顺德籍陶艺家文如璧开创、文逸安堂制造的,文逸安堂主要以生产精巧绝伦的园林建筑陶器、陶塑瓦脊闻名遐迩。现在西山庙山门上瓦脊是石湾美术陶瓷厂新制的。
西山庙的灰塑,从左右引墙开始,遍布每一个角落。主要有早占春魁、福禄图、迎春图、大寿图、鸟鸣图、东方红日、晚霞西照等等。西山庙的灰塑主要是由杏坛艺人周永朝重塑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