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名人之陈瑞贞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明朝增城新塘新墩村民女陈瑞贞,德才过人,擅长剌绣,早有英名。洪武初年,经地方推荐,通过层层严格考试,被挑选入皇宫当女官,兼理专管皇族生活事务,后来被皇帝授其“司采”一职,即掌管皇宫缯绵丝絮刺绣等事务的正六品官员。

  女官的建置最早始于周代,目的是达到“内和而家理”,一外一内,则家国天下便可大治而安。在宋明时期,由于文化重心已移置江南,故明代女官多选自南方,尤以苏杭二府、浙江一带为最。陈瑞贞缘何一个南方广府增城的民间女子竟能晋升正六品女官?当然有其过人之处。

  天姿聪颖,志向非凡。史书记载,瑞贞襁褓期间,极小啼哭。周岁生日时,长辈在家中陈列出很多玩具,让其挑选。瑞贞竟“左手取剑,右手援笔”,众人皆为惊叹。这种表现,是非凡女子的好征兆。才会说话,就常翻父亲的书籍看,教她诵读,过目不忘。教她女工刺绣,都能认真学习。由此可见,瑞贞父亲家世喜欢读书,受其父教育影响,通文理,明大义,体现其家教良好。

  孝顺父母,百事皆成。瑞贞贯通《孝经》、《内则》、《女诫》诸书,能书能写。众所周知,“孝道”是中华民族先祖能让世代血脉相承的根本。大家都听过“家和万事兴”的名句,但鲜有人知道这是一副对联的下联,其完整二句为:“人孝百愿成,家和万事兴。”《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这就很明确地说出孝心能感天动地,能百事顺利,并且可以令人做事超凡脱俗,顺风顺水。瑞贞生性孝顺,她飞针走线,身上散发着一种灵气,所绣作品鲜活如真。宫廷的女官、妃嫔,都纷纷拜瑞贞为师,向她习经书,学刺绣,于是广绣工艺成为当时的宫中奇葩。

  安守本位,恪尽女德。内敛勤奋是女子终生的操守。瑞贞24岁时,辞官回乡事亲,此后8年一直深居不出,除了尽心侍俸父母外,就是弄针刺绣。瑞贞贯通女子德行之经典,深知谦德,故一律谢辞地方官员探访送礼,闭门安守本份,仍然精勤不怠,修心养性。彰显其“进能处理内政,退则修身齐家”的智慧,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果然,8年后,永乐皇帝得知其懿德,遂召回宫中,仍官复原职。

  进退可守的陈瑞贞,留给现代女子太多的学习典范。古镜今鉴,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女子的德行是如何修炼的,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之宝贵。故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瑞贞聪敏,有天赋,如温玉一般,但如果后天不加雕琢,也不能成大器。

Allison47(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