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宁波辟为 “五口通商”口岸,来了不少蓝眼睛、红头发的洋人。宁波人习惯上称他们为 “红毛人”,于是为 “红毛人”做衣服的那一帮裁缝,也就被称为“红帮裁缝”。
早在18世纪末,宁波人以 “三刀” (剪刀、菜刀、剃头刀)为主体的服务性行业,已涉足日本横滨。1921年出版的 《上海总商会月刊》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 清嘉庆年间,鄞县姜山孙张漕人张尚义,学了裁缝手艺没法糊口,被迫改行在渔船上帮厨烧火。一次,因遇海难,渔船漂至日本横滨,被当地水兵救起。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张尚义凭借裁缝手艺,寄居码头靠修补救生衣度日。他看到港区内有不少俄国渔民和荷兰客商都穿西装,就趁补衣之机,将洋人的西装拆开,做成样板,学习裁制,渐渐熟能生巧,成为制作西服的高手,于是回乡带儿子创立了 “同义昌”西服店。张尚义的生意越做越大,又在日本东京、神户开设了分店。并多次从横滨返回故乡,带着奉化江畔的宁波人,一批接一批东渡日本,经营裁缝生意。
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横滨组织同盟会。宁波裁缝根据孙先生的意愿,以日本士官服为原型,改制设计了早期的中山装。虽然这套中山装不同于后来的形制,却迈出了中山装成为 “国服”的第一步。 旅居日本的张肇扬,是孙张漕张氏的第四代传人,现在东京帝都饭店和横滨山丁汀开洋服店。
横滨中华街的 “隆新”洋服店,原名 “隆兴”,是历经四代人经营的一家百年老字号,创始者为镇海人刘忠孝。 “隆兴”在日本颇有影响,曾为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要人制装。当年的“隆兴”还是宁波红帮裁缝在日拓业的一个联络站。从上海和宁波启程的红帮高手踏上日本国土时,都是先在那里歇脚、聚首、中转、交往,解决立足问题,然后继往开来,开创新一轮事业。
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1928年宁波旅沪同乡会会员题名录,其中旅居日本,在横滨、东京、神户等地洋服店供职的有15人。
以上种种,都是宁波红帮裁缝在日本起源的依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