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 “书屑偶拾” 《成衣匠的诗外功夫》写道:某家仆人去为主人定做衣服。
宁波成衣匠询问他家主人的性情、年纪、状貌,以及何年得科第,独独不问尺寸。仆人觉得奇怪。成衣匠告诉他: “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衣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这种有别于单纯的量体裁衣的 “诗外功夫”,正是艺术所推崇的 “神形兼备”的境界。
清末社会变革,奉化江两岸的红帮裁缝兴起,替代了昔日的中装裁缝。他们做西服的 “诗外功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定制西服大大小小有100多道工序,中山装有40多道工序。大致上可分为量体、裁剪、试样、定样、缝制、检验六个环节。
人的躯干和四肢千差万别,从头到脚各个部位的尺寸和比例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量体是裁缝的一项硬功夫。红帮高手不但能根据顾客的身材将衣服尺寸量准,还能在特殊情况下凭一双眼睛 “以目测代量”。早在20世纪初,上海的红帮名店为顾客制作服装时,就能根据顾客看中的外国电影中的名角服饰,依样复制;也能从国外进口的月季簿中模特的摩登打扮,移花接木成为国人的时尚衣着。他们为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制作的服装,深受他们的喜爱和夸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