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发源:糯米是湿地的恩赐。客家人繁衍生息处,山场坐落开旷,河流纵横,水源充沛,清泉汩汩,低洼湿润,田腴民勤,禾稻生殖颇丰,是典型的稻作文化区,端午粽子更具地方特色。
客家粽子风味独特,它按口味可分甜、咸、白、碱4种。在四种种类中,甜味粽大多为素粽;咸味粽大多为荤粽;白味粽则多为纯糯米制成;而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适量的艾叶烧灰过滤而成的植物碱汁,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而成,其色浅黄晶莹,其味淡雅独特,清爽可口,蘸蜂蜜或桂花糖吃,又甜又细又凉,而我们紫金县城自家做的粽子多为碱水棕。
同样客家粽子品种丰富,但是在紫金县城的客家粽子却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团聚在一起享受端午的气氛。而在外界著名的客家粽子则颇有讲究:白水粽用纯糯米制成,清爽可口。果粽多用红枣、板栗、花生、莲子、桂圆、荔枝肉。豆粽多用红豆、绿豆、蚕豆、豌豆、黄豆、豆沙等。客家荤粽最为有名,多用瘦肉、猪膏(猪膘)、火腿、排骨、腊肉、虾仁、鸡肉等。猪膏夹沙粽最具客家特色,它选用上等小红豆,煮熟后去皮过滤成沙,再放适量红糖制成馅,馅料间包一小块猪膏,煮熟后最道地的就是这块猪膏,香甜可口,晶莹如玉,既能一饱口福,又具审美价值。鲜肉粽也别有风味,其选料到制作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肉是精选的猪后腿肉。剥开粽子,米糯而不烂,肉肥而不腻。它不仅在客家地区是家喻户晓,而且闻名全国,甚至远销国外。
。
制作粽子也是一门艺术,追求艺术的人们,会把粽子包裹成三角、四角锥形、宝塔形、枕头形、秤砣形、菱形、竹筒形等,尽显我们客家人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情趣。
煮粽子的火候也要注意,粽子入锅后,用猛火烧开水,然后用温火慢慢煨若干小时即可。
等粽子熟透了,你就能够品尝到美味而不腻的热乎乎的粽子。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12033767
我的能力秀首页http://www.wm23.cn/duxiumei
我的梧桐子首页http://www.wutongzi.com/uc/24826515.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