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代言

家乡区县: 江西省宜黄县

基本简介

     编辑流坑村有着古老骄人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建村(937-943),始属吉州之永丰县,南宋时割隶抚州之乐安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村子大都姓董,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董晋是他们的先祖。据族谱记载,董晋的孙子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安徽迁入江西抚州的宜黄县,他的曾孙董合再迁至流坑定居,成为流坑的开基祖。宋代是流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董氏 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代,村中有识之士绍继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荣兴盛。从宋初到清末,村中书塾、学馆,历朝不断,明万历时有26所,清道光时达28所。全村曾出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举人78人,进入仕途者,上至参知政事、尚书,下至主簿、教谕,超过百人。江西省有30名以上进士的村子仅有4个,流坑村是其中唯一一个文物遗址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实在是难得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流坑村游历,赞:“其处 阛阓 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见《徐霞客游记》第 147页,上海古藉出版社版)这里说的“五桂坊”,就是为表彰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董氏一门五人同时中进士这一盛事而建的纪念牌坊,“五桂齐芳”,历史罕见,可谓殊荣。近千年来,流坑科举之盛、仕宦之众、爵位之崇、经商之富、建筑之全、艺术之美、家族之大、延续之久,在江西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历史遗迹编辑 流坑

     流坑村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流坑董氏依靠严密的封建宗族制度来凝聚族众、维系秩序、稳定发展。村中封建宗族活动的遗存随处可见,特别是那版本众多的谱牒和遍布村巷的祠堂,更是难得的人文景观。现在仍保存有明万历十年族谱 3本,清代各房谱牒20多个版本,各种宗庙祠堂58座。大宗祠遗址更是一绝,五根高8米、直径0 .7 米的花岗岩石柱, 傲视苍穹,被称为流坑的“圆明园。

   发展现状编辑

     快二十年前,流坑在旅游大潮中刚浮出水面的时候,发展旅游业被视为机遇,流坑人本以为祖上传下的旧宅子能成为生财之道,但很快却发现收益不及想象。古董、木雕之类被盗,新式楼房杂乱无章地建在明清古宅之间,原本浑然一体的古村几乎没有了质朴天然的古风。

      在流坑游览的几个小时里,我没有碰到任何其他游人,虽然那天很热,但时节应该是暑期旺季,曾经很传奇地火爆过几年的流坑似乎已被旅游者所淡忘或抛弃了。或许要责怪那位给流坑冠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最后标本”的著名摄影家,“标本”一词从来都不是指向活物的;或许要责怪那位给流坑冠名“千古第一村”的旅游局领导,“千古”这个字眼跟“永垂不朽”、“浩气长存”一起出现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973343517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3973343517/profile?topnav=1&wvr=6

   能力秀:http://www.wm23.cn/luohuiying

luohuiying(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