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县
彭泽县隶属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最北部,长江中下游,九江市东北角上,北濒长江,县境东邻安徽东至县,南与鄱阳、都昌毗邻,西连湖口县,北与安徽宿松、望江隔江相望,素有“七省扼塞”“赣北大门”之称。彭泽是一个濒临长江的千年古县,具有中国第一溶洞奇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洞景区,位于庐山之东的乌龙山麓,集“山、水、洞、佛教”于一体,是江南著名的旅游胜地。 彭泽县有中国唯一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50万亩。 中文名称彭泽县 外文名称Pengze County 别 名彭蠡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龙城镇、芙蓉墩镇、 棉船镇、马垱镇,太平关乡,等13个乡镇 政府驻地龙城镇 电话区号0792 邮政区码332700 地理位置江西九江 面 积1541.74平方千米 人 口341438人(2000年) 方 言赣语,江淮官话 气候条件中亚带与北亚带的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桃红岭、狄公祠、纵囚墩、钓鱼台、江中岛、渊明湖。
建制沿革
彭泽在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生息繁衍,彭泽之名,因鄱阳湖而来。
夏商周秦诸代,将彭蠡泽周边地区,统称为彭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彭泽地域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四年(前203),改秦所设的九江郡为淮南国,彭泽建县自此始开始。
三国时,彭泽的南境入吴属彭泽郡。
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分庐江、武昌二郡之一部,立寻阳郡,共领三县,原属豫章郡之彭泽,此时即划入寻阳郡。同年,又析彭泽地之一部,置上甲县,与彭泽同属寻阳郡。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又废上甲县,复入彭泽。
南朝宋、齐两代,彭泽仍属江州郡。
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后,开皇九年(589),废除梁、陈二代所设的郡县,撤除晋阳、和城、天水、彭泽四县,合为龙城县。至开皇十八年,又废龙城县,复改名为彭泽县,仍属江州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江州郡改为九江郡,彭泽属之。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江州,领湓城、浔阳(唐以后改寻阳为浔阳)、彭泽三县。武德八年(625)废浩州,撤销乐城县复并入彭泽,与都昌县同属江州管辖。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江南西道,置西道观察使,辖洪、饶、虔、吉、江、袁、信、抚八州,相当于今天江西省全境,其中江州辖浔阳、彭泽、都昌三县。南唐升元二年(938),彭泽属江州奉化军。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徽宗大观三年(1109)和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彭泽均属浔阳郡改名定江军。建炎三年(1129),合江州、池州、饶州、信州为江州路,彭泽隶属江州路。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江西行省,江州路管五县,彭泽为其一。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十三府,江州路改为九江府,领五县,彭泽属九江府。
清代沿袭明制,彭泽仍属九江府。
民国三年,江西全省划分豫章、浔阳、庐陵、赣南四道,分领八十一县,其中浔阳道辖二十县,彭泽为其一。民国二十一年,全省分为十三个行政区,区设行政长官,分领八十二县,彭泽属第三行政区(治设瑞昌)所辖七县之一。民国二十五年,全省十三个行政区缩并为八个,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分辖八十三县,彭泽为第五行政区(治设浮梁)所辖十二县之一。民国三十一至三十六年,全省设九个行政区,彭泽仍隶属于第五行政区,直至解放。民国三十八年四月(1949年4月22日)彭泽解放,隶属赣东北行政区鄱阳专区。同年九月,鄱阳专区撤销,改属九江专区。
1972年2月改属九江地区。1983年冬,撤地设市,由市管县,彭泽隶属九江市。
历史人物
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任彭泽县令,著有《归去来兮辞》。
欧阳述(1870~1910)字伯缵,号笠斋,世称浩山先生,马当南垅人。清咸丰十三年进士、翰林院编修欧阳云第七子,嗣父欧阳霖是清同光年间宰河南七州县,官至二品衔江苏候补道,封荣禄大夫。
赵昴发(? ~约1278年) 字汉卿,宋末昌州(今北京市昌平、密云一带)昌元人。中进士后,被派为彭泽令。在任期间,从政宽厚平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