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家乡区县: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引证解释

1.过去事实的记载。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 注引《吴书》:“﹝ 吴王 ﹞志存经略,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指已过去的事实。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变成历史的东西。”

3.经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便是野鸡道台的历史了。”

清 黄人《序》:“其文乃雄奇变化,随其一生之历史而

4.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金一《文学观》:“从古帝王之业,真能赤手开创而无所凭藉者,历史上,多不过三四人。”

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中国 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菡子《源远流长》:“历史在发展着,丰富着。”

5.指历史学科。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1]

2探源编辑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 历史文物[2]

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是历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

李志平(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