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过年民俗

家乡区县: 福建省秀屿区

莆田人很重视过年,因为在过年的时候,是莆田人一家一年难得一聚的时候。在莆田,很多年轻人为了生计需要跑到外地打工,所以,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回来,也是最热闹的时候。同时,莆田人过年有很深的渊源。下面我介绍几个:

做大岁"

明嘉靖41年11月间,倭寇进犯兴化,杀戮掠夺,至次年正月底始退,城中尸骸遍地,惨不忍睹。
农历二月初二日,出外避难的人陆续回来,悲喜交集,既为幸存者庆幸,又为死者悲伤。此时亲友之间急先互相探望,然后擦干眼泪,重过春节,补做大岁,庆贺光复。 [
因家家都没过大年节,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以后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仙游则是在初五"做大岁")。并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示对死难亲人的哀悼。
后来因感到春节期间互不登门,终究不便,就变通为初一日如已到亲友家拜年过,初二日就不必忌讳了。
"白额春联"
全国各地春联均为一色满红,唯独兴化春联有一段两寸长的白色联头,红白相间,格外醒目。 .
相传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压政策,滥杀无辜,不少人家因办丧事贴了白联。时值春节,清廷又强令家家户户贴红联,以饰"国泰民安"。有人在贴红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哀。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额春联"习俗,流传至今。
“元宵佳节”
在春节其间,最值得期待的是元宵佳节了,元宵节是中国人春节以后紧接着的又一个大节,它的日期在正月的十五日。可是莆田人从正月初六就开始了长达20多天的元宵节活动了。元宵节有两个主要的节目:一个是吃元宵,一个是观灯,莆田人把这两项内容都变成了大规模的狂欢。
莆田人的灯至今还保持着这种古代宫灯的形状。在莆田,元宵节的灯跟内地截然不同。人们不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灯,而是大家要抬灯巡游的。据推测可能是因为这里古代地广人稀,中原移民来到这里以后,发现把灯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来观看的人会很少,所以他们想出了抬灯巡游的办法。巡游的路线往往会很远,有时包括好几个山头或村寨。也许这是古代中原移民向当地原住民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吧。
莆田人的吃元宵是几个村寨间的一项盛大的交往仪式。
路线准备完毕后,元宵节巡游也就开始了,一般是几个村寨的人共同集合到社区的公庙里头,从这里出发,开始了到各个村寨的巡游。队伍中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公司职员,也有工人,今天都放下了自己手头的工作,汇聚到一起,来参加这盛大的节日庆典。巡游的范围一般是沿着几个村寨的地界绕行一圈。行走的路线并不总是平坦的,有时故意绕开大路,含有克服困难的意思在里头,无论这条菩萨指定的路线多么难走,也必须遵照执行。在元宵节巡游仪式的中间,经过的村寨要用大锅准备好许多元宵,供大家在休息的时候食用。游行的队伍欢欢喜喜在一起吃元宵,看起来就像和和睦睦的大家庭一样。 

金金金(2014-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