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名优特产之茶叶

家乡区县: 浙江省诸暨市

诸暨多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之说。说明自古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已缺少不了“茶”。今天,我们同样缺少不了“茶”。茶叶的发现与开发,茶文化的创造,应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香传全国,“茗”扬世界。茶茗中蕴含着清、敬、怡、真,茶道能使人修身养性,促进文明礼貌,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充实国民生活内涵和清趣。诸暨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开发史,有着丰富的茶叶茶人史料,这里是浙江“平水茶”重要产区,茶叶至今仍被列为“诸暨十大农业主导产业”(茶叶、香榧、珍珠、畜牧、蔬菜、竹木、花卉、药材、银杏和草莓)之一。兹择有关茶叶史料数种,连缀成文,以飨读者。
诸暨素称茶乡,自古以来即出茶人。较著名者有赵希鹄、姚宽、寿毅成等。在他们的著作中,至今仍保存着对茶叶研究的珍贵史料。
诸暨旧有“茶仙殿”,说明诸暨历史上对茶业的重视和对陆羽(733—804)的敬重。据清《光绪诸暨县志·山水志》载:“(浦阳江)之东为江东街,居室鳞比,廛舍骈阗,与城内埒。上有小街,街之下为上网庙,庙中有茶仙殿,祀唐陆羽。庭植奇石,相传陶家埂内前有陶家花园,此其遗迹”(卷8第又8页)。茶仙者,即茶神也。因陆羽精于茶,故尊之为“神”。《新唐书·隐逸传·陆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指用陶烧制成陆羽之像)置炀突间,祀为茶神”。宋陆游《八十三吟》:“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又作茶仙,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陆羽》:“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时号‘茶仙’”。陆羽嗜茶如命,他用了毕生精力专心致志地探索茶的源本、植制、采造方法、工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茶叶科学家,他研究茶的专书《茶经》集中了我国人民长期经营茶树的实际经验,内容丰富,见解精到,光是烹茶用的器具,就记载有24种。“在著《茶经》期间。陆羽曾几次来山阴、会稽、诸暨、剡县一带考察”(钱茂竹、何信恩《绍兴茶文化》4页),茶仙殿的建立,无疑说明陆羽在诸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茶叶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必需品,其所蕴涵的精神价值往往会在文人的诗歌词赋中有所反映。随着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的发展,历史上涌现出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份珍贵的茶叶文献。在茶诗、茶词的内容上,写得最多的莫过于颂茶和借茶抒怀。这些茶诗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诗中,有的表现了诗人对茶民生活的极大同情与关怀,有的则反映了作者自己生活清贫,以茶代酒的情景。而有的则是作者忧国忧民、伤事感怀,抒发思乡之情,反映饮茶意境感受之作。这些诗篇一直长留于人民心中,为后世文人学士所称道。
诸暨是“平水茶”的重要产区之一。诸暨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以不同形式表现在社会、人文、哲学、宗教、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医药、保健、工艺、考古等极其广泛的领域。但它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就如江河入海,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茶文化之间,通过彼此渗透,互相影响,最终融汇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茶文化,这就是有关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但茶文化在历史演进中,始终内含一种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茶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精神相契合。尤其是当今信息时代,风云变幻,节奏紧张,关系复杂,人们非常需要松弛神经,调适心灵,升华精神。而茶有“灵魂的饮料”之誉,对人心有一种特别的陶冶作用。我们相信,通过茶文化的熏陶,“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可以升华人的精神,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亦将有利于新的人类文明的创造。

任性也是一种霸气(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