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美食(柒)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惠州是个外来人口多的城市,本地人与外地人一起生活,很多时候饮食文化已经不分你我了。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享受这些不同地方的美食,自然而然,这些都成为了惠州的饮食大文化。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惠州各地的小吃美食。

东江酥丸

苏东坡性情豪放,诗词常得罪权贵,几度遭贬。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腹部问妻妾:“我这里有些什么?”一答:“文章。”一说:“见识。”侍妾王朝云却笑道:“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东坡赞道:“知我者,惟朝云也!”

苏东坡遭贬惠州后将杭州酥肉改良为肉丸,取名为“不合时宜”,后人称为“东江酥丸”,也称作“东江苏丸”。

“东江酥丸”特色:味道浓香,酥软。

惠东平海鱼饼

平海鱼饼 可直接吃也可炒菜煮汤,平海鱼饼风味独特,不仅是平海人过年过节或婚庆喜宴的必备食品,而且还成了平日里一道让人吃不停嘴的佳肴。平海鱼饼香飘惠东县内外,深受当地人和外地人的欢迎。

在平海的市场和街道,都看到了平海鱼饼的身影。卖鱼饼的档口生意可观,一些当地人一次性买走七八块鱼饼。当地人介绍,鱼饼可以直接吃,入口爽脆、味道鲜美,也可以用来炒菜和煮汤。鱼饼可以配多种菜式,适合切片或切丝炒肉、炒酸菜、炒豆芽等,煮汤则用做鱼饼紫菜汤,风味独特。
在平海,有许多人制作鱼饼在市场上售卖。为探访制作工艺,采访小组来到平海镇佛岭村一户鱼饼家庭作坊。户主人邱乾和四名亲戚在自家院子里忙着杀鱼制作鱼饼。
制作原料以马鲛鱼为主
剖开马鲛鱼挖走内脏,砍去鱼头后只剩鱼身,然后将其清洗,放进搅拌机后骨肉分离,鱼肉酱翻滚下,再往鱼肉酱里加入蛋清、生粉、食盐、味精等调料,反复揉搓之后放入一个椭圆形模子,印出一个个比成人巴掌稍大的肉饼,最后将其放进油锅里炸熟,一个香飘四溢的鱼饼便制作完成。这是平海鱼饼的制作过程,费时约20分钟。数百年来,平海人制作的这种民间食品,成为很多食客挥之不去的美味记忆。
邱乾介绍,她家制作鱼饼历史已有20年,所产鱼饼主要在市场上销售,一日能卖100斤以上,价格为18元一斤。鱼饼是平海人的传统食品,但近些年许多外地人都爱上平海鱼饼。
鱼饼的原料除了马鲛鱼,还可以是鱿鱼、墨鱼等,但主要以马鲛鱼为主。当本地捕捞的新鲜马鲛鱼供不应求时,邱家会到市场上购买来自汕头、茂名等地的冰冻马鲛鱼。也就是说,平海鱼饼,原材料已实现异地化,但其制作技艺却是本土的、传统的,这也许是它保持风味的秘诀。

横沥汤粉

横沥汤粉至少有上百年历史,与别的猪脚粉不同是因为它的汤,据说是用虾与左口鱼、骨头熬出来的,同时配菜除猪脚外还一定有卤蛋和牛腩。

在惠城区横沥镇做汤粉的“汤粉西施”李明华,一早在店里迎来了第一位客人。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横沥汤粉在其家人的传承下,获得了“惠州十大名点”的称号。
横沥汤粉已有上百年历史,不过最初却出自与横沥一江之隔的仍图——仍图人自古就有做“粉”的传统,就连广州的沙河粉,其实原来也出自仍图人。由于横沥地处东江边,在以前靠船运的年代经贸相对比较繁荣,所以每逢圩市,邻里的乡镇都会汇集到横沥,和横沥相隔不远的仍图人,也便在横沥做起了“汤粉”生意,不仅大受欢迎,而且久而久之,竟阴差阳错成了横沥的招牌——当年获得惠州十大名点奖的那家横沥金华汤粉店,说起来祖传三代,都是仍图人。
欧阳知道我喜欢历史故事,又说了一个横沥汤粉与南越王赵佗的传说——秦末汉初,赵佗屯兵龙川佗城,决意占象头山称王,一日行至横沥,差士卒入城觅食,只见食肆皆售汤粉,膳罢甚合口味,大喜,遂命征召从军。而当赵佗后来番禺当上南越王后,横沥汤粉也便随之“名动南粤”——哈哈,如此看来,这一碗横沥汤粉岂止百年,实在是已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啦。
很快,餐厅的小妹就将汤粉端了上来,很有点像广州的沙河粉,只是乳白色的汤水显得更为浓郁、醇香。上面几粒肉圆和一块卤猪手,漂着些许葱花,呵呵,一看便让人食欲大振。哦,据说这横沥汤粉有三绝:一是米粉,二是老汤,三就是这酿猪皮的手工肉丸,前两者似乎考得是材料和制作的功夫,而这带猪皮的肉丸,却很有点不外传的诀窍,吃起来脆口、弹牙,口感极好,猪手还是用松木烧出来的,所以格外的香,唯一的缺点就是感觉咸了点。

 

Yummy(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